9月,国务院出台多项重要政策,一起来看——
提振消费
扩大服务消费,9部门发文,提出19条举措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包括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优化学生假期安排,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等。
详细阅读>>
大力发展数字消费
商务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从4方面提出14项任务举措。其中包括,鼓励企业加速研发创新,增加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有效供给,释放人工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桌面级3D打印设备等新产品消费潜力。鼓励金融机构与数字消费企业、支付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适应数字消费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详细阅读>>
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支持在体育场馆、体育公园、运动营地等打造一批沉浸式体育消费场景;开展低空运动、航空模型运动、模拟飞行等低空赛事活动,促进低空体育消费;对符合条件的体育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等。《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详细阅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要求优化旅游市场消费环境,改善游客消费体验,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详细阅读>>
2025年全国县域商业消费季活动启动
9月至11月县域商业消费季期间,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将组织31场重点活动。本次活动推出实打实的促消费举措,真正让利农村居民。
详细阅读>>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新大集 新服务 新消费”全国县域商业消费季活动的通知
财政、金融政策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
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关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国家发改委表示,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到具体项目,后续将督促各地方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详细阅读>>
事关银行业监督管理,国常会讨论并原则通过
9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草案)》。会议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定事关我国金融体系稳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要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违法违规行为,推动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自觉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银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详细阅读>>
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9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
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等3部门发布公告,支持可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现券交易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详细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监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的公告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国务院批复同意,10个地区开展改革试点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详细阅读>>
国务院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
让民营企业敢投资有回报,国务院常务会部署
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会议指出,要聚焦企业关切的突出问题,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实施一批务实举措,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要拓宽民间投资空间,支持民间资本加大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要严格落实招标投标领域相关制度规定,保障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预留份额,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对民间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破除限制民间投资的各种隐性壁垒,加强创新支撑和融资支持,完善服务体系,让民营企业敢投资、有回报。
详细阅读>>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关于在政府采购中实施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政策
9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关于在政府采购中实施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分类设定本国产品标准,明确对特定产品关键组件、关键工序的具体要求。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稳妥推进标准实施,合理设置过渡期,支持企业提前做好产业布局和投资计划。要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切实保障公平竞争。
详细阅读>>
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详细阅读>>
保障和改善民生
生育托育
育儿补贴按年计算,每年一次性发放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印发《育儿补贴制度管理规范(试行)》,明确育儿补贴的申领资格,精简申领材料,优化申领程序,以线上申领为主。初审和审核确认工作原则上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育儿补贴按年计算,每年一次性发放。
详细阅读>>
教育
六部门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
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教育资源扩容行动、办学条件改善行动、课程教学提质行动等八大行动。建立学龄人口和学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推动现有普通高中挖潜扩容,新建一批普通高中;鼓励各地在具备条件的县域,开展中考改革试点,探索登记入学、均衡派位、划片招生等多元化录取改革。
详细阅读>>
就业
限制范围、补偿标准……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发布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企业实施竞业限制合规指引》,明确企业不得将未知悉或未接触企业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纳入竞业限制。企业要求劳动者承担竞业限制义务的,需支付经济补偿。竞业限制期限超过1年的,月经济补偿一般不宜低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月平均工资的50%。
详细阅读>>
就医
在家门口看病就医有新变化
国务院批复《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指出到2027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力争居民15分钟可达最近的医疗服务点。
详细阅读>>
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发布
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对服务项目内涵、基金支付范围等进行统一,明确纳入目录的服务费用,按照规定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
详细阅读>>
便民生活圈
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商务部等9部门出台《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提出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即确定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对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全覆盖;建成1万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
详细阅读>>
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名单公布
商务部等部门确定了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地区30个,包括北京市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上海市长宁区,安徽省合肥市,陕西省宝鸡市等。
详细阅读>>
商务部等11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公布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名单的通知
防汛救灾
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前期防汛救灾工作情况和提升北方地区防汛减灾能力汇报
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前期防汛救灾工作情况和提升北方地区防汛减灾能力汇报。要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扎实做好受灾群众救助、恢复重建、部分地区抗旱减灾等各项工作,突出抓好秋雨台风防范应对。要适应北方地区雨情汛情变化新特点,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进流域防洪工程、城市排涝、气象监测、应急救援等设施建设,优化水库等重大工程调度管理,全方位提升北方地区防汛救灾减灾能力。
详细阅读>>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前期防汛救灾工作情况和提升北方地区防汛减灾能力汇报等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务院常务会:加快生物医学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
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草案)》。会议指出,要推动我国生物医学技术创新发展,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着力塑造发展新优势。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依法规范临床研究,保障临床应用质量安全,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确保创新成果更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详细阅读>>
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创新应用
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详细阅读>>
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制定《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每年遴选发现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数创企业分级分类入库,实行动态调整。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建立以企业为主导、需求为牵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详细阅读>>
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煤、电、油、气各能源品种,系统部署了人工智能+电网、能源新业态、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八大应用场景。
详细阅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陆续出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多部门,于近日分别印发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汽车、建材、机械、轻工业、电力装备、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8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详细阅读>>
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8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铜、铝、锂、镍、钴、锡等资源调查与勘探,明确2025—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
详细阅读>>
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年至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详细阅读>>
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6部门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2026年,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详细阅读>>
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到2025—2026年,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力争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
详细阅读>>
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5部门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在量的增长方面,提出了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发挥好支柱产业的压舱石作用。在质的有效提升方面,更加注重促进市场供需平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详细阅读>>
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3部门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2025—2026年,轻工业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接续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
详细阅读>>
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助力行业持续回升向好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3部门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等目标。
详细阅读>>
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详细阅读>>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会议指出,要着眼于为出海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打造出海综合服务港,推动在重点国家建立海外综合服务站,增强商协会服务功能,培育一批跨境服务能力强的专业服务机构。
详细阅读>>
促进服务出口,9部门出台13条政策措施
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用好用足中央和地方现有资金渠道积极支持服务出口、优化服务出口零税率申报程序、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提高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精准度、便利人员跨境往来和入境消费、优化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等13条政策措施。
详细阅读>>
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一揽子便利化政策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发布。主要内容包括:取消外商直接投资前期费用基本信息登记。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将在部分省市试点的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政策扩大至全国。扩大跨境融资便利,将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统一提高至等值1000万美元。
详细阅读>>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