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承德9月15日电 (记者 张桂芹)“下一步,承德将从古建筑传统的被动修缮逐步向主动的预防性修缮转变,最大限度地保存、延续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国家文物局在全国全面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成功经验。”9月14日,承德市文物局副局长李建来在该市文物古迹修缮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承德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自1976年至2005年先后实施了三个“十年整修规划”,2010至2020年中央财政投资6亿元实施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古建筑得到较为全面、科学、有效的保护修缮,提升了安全防范能力,改善了遗产地内外环境,使承德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承德市还提出了“避暑山庄学”的概念,从建筑、园林、民族、宗教、历史、艺术等多种学科不同角度开展了对避暑山庄的专项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建成了全面展示承德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成就的承德博物馆,扩大了承德在全国的影响力。
今年年初,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列入全国首批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试点单位。下一步,承德市文物局将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组建一支由遗产监测、勘察设计、古建施工、工程管理、文保科研等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性文物保护团队,完善预防性保护专用软件系统,建立承德古建筑保护信息库,每年对古建筑进行预防性保护,从古建筑传统的被动修缮逐步向主动的预防性修缮转变,最大限度地保存、延续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认真做好国家文物局在承德确定的古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项目,为国家文物局在全国全面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成功经验。
“预防性保护是指改变古建筑重大修,不重保养的错误观念,从古建筑传统的被动修缮逐步向主动的预防性修缮转变,持续、规范、科学地开展古建筑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承德市文物局总工程师陈东解释说,“像现代医学体检一样,定期对古建筑进行体检,发现问题,找出危害因素,提前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阻断各种影响古建筑安全的危险源,避免文物建筑遭受破坏,最大限度地保存、延续古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下一步,承德将提高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成立承德文物科技保护修复中心,与故宫博物院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开展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钟表、唐卡、壁画、佛像、彩画、石雕等文物的科技保护,培养文物科技保护修复和研究专业人才,向国家文物局申请颁发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和彩画、壁画、石质文物等科技保护专项资质,并以此为依托,通过科研和现代技术解决承德文化遗产科技保护中的难题。
同时,打造一批体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品展览。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土尔扈特万里东归、达什达瓦部迁居承德等民族融合的史实,充分体现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完)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