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 (韦衍行)“我们制作了一个天坛的微缩模型,将我们的技术应用在模型上。通过对模型喷水,使用振动模拟台,模拟真实自然环境,看古建筑的变动情况能否得到实时记录和反馈。通过这个项目,我们感受到了科技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12月28日,在于故宫博物馆院举办的2024年度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展演暨第五届青少年文化科技论坛上,来自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的同学兴奋地向大家讲起开发微缩古建筑监测装置的故事。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论坛“少年说”环节,来自六所学校的孩子们用各自的作品和创想,娓娓道来他们对北京中轴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
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的学生团队研究了中轴线上的声音。北端,钟鼓楼的鼓声雄浑有力,钟声余韵悠长;“磨剪子嘞!”“冰糖葫芦儿!”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正阳门,则曾充满了市井的喧嚣。同学们说,声音像一本有声的书籍,记录下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故事。于是,他们“以声为媒”,探寻中轴文化。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的同学畅想,如何让中轴之美被更多人看到?他们的解决方案是VR眼镜。比如,利用VR眼镜让人“一键穿越”到故宫,他们抬眼就能眺望五凤楼屋顶,甚至可以放大屋脊上的神兽,仔细观察它们的形态。“想一想这份虚拟世界带来的震撼,是不是就会让人心潮澎湃?”同学们说。
用技术监测古树体温,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护树小队的学生通过一年半的记录,得到古树健康与体温之间的规律。他们将中轴线上的古树比喻成“活化石”,表示要用科学和智慧的力量,让这些活态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文化引领作用。
论坛上,青少年们还和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文物修复专家闵俊嵘展开对话。活动最后,主办方领导向青少年代表颁发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钥”。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