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4月30日下午,春日灿烂,包头市以书为媒、以文载道,在包头书城成功举办两场“阅见北疆•书里的家乡”主题阅读周共读活动。通过《稀土之光——包头稀土业创新转型发展纪实》与《守望者》两场读书分享会,以工业脊梁与生态诗篇的对话,勾勒出北疆大地“硬核科技”与“柔情山水”交融的美丽图景,为新时代包头的发展注入鲜活动能。活动由包头市委宣传部、昆区区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版权局主办,内蒙古出版集团远方出版社、包头市新华书店、包钢股份稀土钢炼铁厂承办。
硬核稀土:书写工业报国的时代答卷
在《稀土之光——包头稀土业创新转型发展纪实》阅读分享会上,中国作协会员、高级记者巴·那顺乌日图以“见证者”与“书写者”的双重身份,揭秘了这部全景式报告文学背后的创作故事。他坦言,为呈现包头稀土业从“资源富矿”到“科技高地”的跨越,曾深入包钢集团、稀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包头研发中心等单位,采访百余位从业者。当被问及“最难忘的采访经历”时,他回忆起某稀土企业团队连续三年攻克“卡脖子”技术的细节:“实验室的灯光彻夜不熄,科研人员眼中跳动的,是对‘中国稀土’四个字的使命感。”
互动环节中,读者抛出“包头发展之变”的提问,巴·那顺乌日图以“荒漠变绿洲、矿坑成公园”的生态转型与“从卖原料到卖技术”的产业升级为线索,勾勒出这座“稀土之都”的蜕变轨迹。他感慨“包头的发展史,就是几代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胜势’的奋斗史。”
柔情守望:奏响生态与人文的共鸣之歌
另一场《守望者》读书分享会则以文学之笔,谱写出北方大地的生态史诗。国家一级作家路远笔下的吕立春,以“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执着,带领磨盘村村民在风沙中植绿、在贫瘠中求变,将个人命运与土地兴衰紧密交织。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散文作家冯传友在解读中指出:“吕立春们守望的不仅是荒山,更是老百姓对家园的深情与信仰。”
当三位读者以分角色朗读重现书中“暴雨护苗”“林场丰收”等场景时,粗粝的西北方言与激昂的情感表达,让现场听众仿佛置身多年前那黄土漫天的村落,触摸到人与自然博弈的脉搏。一位读者动情道:“吕立春的故事让我明白,真正的守望者,是用生命丈量土地的人。”
文化铸魂:“阅见北疆”,满是书香
两场活动,从稀土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胆魄,到守林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品格,从“工业黄金”的科技之光,到“绿水青山”的生态之诗,包头正以文化为纽带,将工业基因与生态底色熔铸成独特的城市气质。
书香致远,文脉绵长。当《稀土之光》的科技之光与《守望者》的生态之歌交相辉映,我们的故事,正以更鲜活、更立体的方式走向远方。未来,包头这片土地将继续以文化为犁,深耕精神沃土,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传奇。
图书/作者简介
《稀土之光——包头稀土业创新转型发展纪实》由远方出版社出版,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本书是一部以报告文学形式全景式地展现包头稀土业的历史和创新转型发展历程的作品,讲述了包头稀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以及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稀土企业及从业人员艰苦创业、不断开拓,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世界第一”“国内首创”的稀土创新成果的历程,展现了包头稀土从业者奋斗不止、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包头稀土业创新转型发展情况。
巴·那顺乌日图,中共党员,中国作协会员、高级记者。出版报告文学集《巴·那顺乌日图报告文学集》《来自阳光草原的报告》,长篇报告文学(含纪实文学)《雪战“1·03”——1814次旅客列车大救援》《名家之路》《佛陀慈怀》;出版散文集《绿满草原》《绿叶》《生活之路》《花的世界》等近30部文学作品;《巴·那顺乌日图散文选》获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勾魂摄魄的目光》获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巴·那顺乌日图报告文学选》被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评为中华之魂优秀文学作品一等奖,《巴·那顺乌日图散文集》获和谐中国·2008年度优秀作品金奖。
长篇小说《守望者》由远方出版社出版,系“亮丽内蒙古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呼和浩特市文联重点项目。小说以一辈子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吕立春为主人公,讲述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现了在县委、县政府以及磨盘村村委会的带领下,磨盘村村民们改造自然、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的过程。小说以时间为轴线,讲述磨盘村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变化,从遭受风沙侵蚀到走上恢复生态的道路,再从家庭小规模养殖发展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再到投资建厂、发展旅游业,一步一步走上致富之路。
路远,原名杜远。一级文学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大学文研班导师。曾任中国作协内蒙古分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人大代表,内蒙古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共发表小说200余万字,电视剧及电影文学剧本、广播剧100多部(集)。作品曾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青年文学》奖、《当代》文学奖、飞天奖、华表奖、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及艺术“萨日纳”奖(编剧奖)等。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