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诗人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凉州慰问河西节度使将士,沿途目睹塞外景象,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
千年后的今天,实景剧《王维的黄河与大漠》于8月31日、9月1日连续2晚在乌海市人民公园西湖水上舞台上演。作为“鹊梦千年 情韵乌海”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的重要演出,该剧通过一场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以实景演艺、全息投影、时空交错式舞台设计等创新形式,成功将黄河文化、诗词与现代乌海的“沙海相连、城在水中”的独特风貌融为一体。
剧目开篇,诗人王维与书童行至大漠,一阵黄沙过后,他们穿越至今日乌海。两人只见碧波万顷的乌海湖与金色乌兰布和沙漠相映成趣,远处现代城市轮廓清晰,蓝天白云之下尽显和谐。面对“沙漠看海”的奇观,剧中王维的震撼发问——“此岂非神迹?”引出了全剧核心。
“不是神力,不是神力,是智慧与恒心!”剧中,新时代青年自豪地向两人展示乌海如何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大屏幕上,植树造林、湿地修复、沙丘固定等一幅幅画面闪过,曾经的“煤城”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不再是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的苍凉,而是“长河落日”与“碧湖晴空”共存的壮美新画卷。画面艺术化地再现了乌海人接续奋斗,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我们不仅守护黄河,还通过系统治理,让它焕发新生。”剧中,王维与新时代青年的对话点明了乌海作为黄河受益者和守护者的责任担当。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乌海实现了沙海退却、碧波荡漾、绿意盎然、蓝天常驻的目标,成就了“沙漠看海”的生态奇迹。
剧中,诗人王维目睹此景,慨然叹道:“昔日戍边将士,以血肉之躯抵御外侮,守的是疆土。尔等今人,以智慧与辛劳,复草还林,引水治沙,守的亦是家园!守的,亦是母亲黄河生生不息之血脉!此心此志,古今一也!”这段跨越时空的致敬,展现了古人到今人从守护国土安全到守护生态安全的使命传承与家国情怀。
据项目主要负责人闫磊介绍,该剧从剧本打磨到演出排练历时4个月,选择王维及其诗句作为创作灵感,正是因为其描绘的边塞景象与乌海的地理特征高度契合。“我们试图以戏剧语言表达诗中景,如今这些景象已成为眼前现实。尤其结合乌海‘沙海相连’的独特地理风貌,更使得这部剧作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闫磊说。演出团队充分利用水上舞台的天然优势,结合威亚、灯光、动态大屏及多媒体技术,设计“时空穿越”“水墨舞蹈”“古今对话”等环节,打造沉浸式的观演体验。
“演员们演得特别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当年王维眼中的大漠与黄河。我在乌海生活了30多年,见证了乌海的变迁与发展。看完演出,我更加了解了乌海人为保护自然环境所做的努力。”观众雪霞说。(记者 郝飚 见习记者 李浩)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