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开栏语: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拔穷根”硕果累累,“谋长远”需再接再厉。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深入宣传我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铺路奠基的新奋斗目标的发展,本报开展“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系列采访宣传活动,聚焦百姓身边变化、基层一线变迁,多角度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带给基层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报道各地各部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举措。

  今日,我们走进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哈拉合少乡,解密当地百姓脱贫奔小康的成果成就,宣传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生根结果的故事!

  北疆新闻网、北疆新闻客户端记者 杨彦文 康心月 李姝廷 曹茜

  “从发展底子薄,贫困人口多,缺资金、缺技术、少劳动力、发展潜力有限且脱贫信心不足的深度贫困乡,到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乡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全局,把发展产业作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强乡富民、铺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作为高质量脱贫致富的核心支撑,如今产业化发展已经让群众过上了幸福日子,走上了乡村振兴奔小康的新奋斗起点。”说起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哈拉合少乡的产业发展助力村民脱贫奔小康的故事,哈拉合少乡党委书记张文铎如是说。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衔接点,要实现真正的脱贫奔小康,群众增收是关键,壮大产业是前提。哈拉合少乡在这一点上已经实现由内而外的巨变,一条条富有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随着产业的发展已经遍地开花。

  莜麦产业助脱贫

微信图片_20210317125719.jpg

  莜麦历来就是武川县最为重要的主粮依赖,而哈拉合少乡是“庙沟”“石兵地”莜面(燕麦粉)主要产区,也是“西贝莜面村”原料基地。

  张文铎告诉记者,哈拉合少乡素有种植莜麦传统,利用这些优势资源,现如今走出一条莜麦带动发展、企业助力脱贫的特色农业之路。哈拉合少乡庙沟村常红小一家就是莜麦产业的受益者,特别是在他参加2018年中央电视台《风味人间》节目时,从种植、收割、加工、食用莜麦全过程的介绍,更是为莜麦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在莜麦产业发展上,哈拉合少乡将扶贫资金注入扶贫龙头企业内蒙古有机联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司每年按注入资金的6.5%作为利润向村集体返还收益,村集体以“生产奖补”的形式,鼓励农户种植燕麦。公司还同农户签订种植合同,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4元的价格收购燕麦,极大带动了农户种植积极性。2019年又与武川县内龙头企业燕谷坊公司合作,订单式收购农户燕麦,进一步促进燕麦产业发展和农户稳步增收。2019年,哈拉合少乡莜麦种植面积由过去的8000亩增加到25000亩,农户年收入增加近1万元,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黄芪产业促增收

  在中药产业发展上,哈拉合少乡由于生态环境良好,土壤、地理条件优越,对黄芪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原本在发展黄芪种植存在资金不足、土地不够等问题,现在经过乡政府重点扶持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引导药材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扩大种植规模。鼓励农户种植药材的同时流转土地,目前共流转土地1200亩,黄芪种植面积从之前的几百亩扩展到4000多亩。农户除自主种植药材的收入外,实现了流转土地挣租金,每年稳定增收2000元。

微信图片_20210317125707.jpg

  哈拉合少乡黄花滩实验站负责人刘钢柱告诉记者,在乡政府的领导下,他们首先开始探索黄芪的种植方法,利用 大棚内温度比室外高的特点,大鹏种植更利于萌芽期的黄芪生长。今年共有30个大棚都用于黄芪育苗,以小规模育种为主,想带动村民扩大黄芪种植规模,育苗成功后为村民先行发放种苗,成熟后实验站联系大客户统一收购,让村民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下一步,哈拉合少乡将继续聚力打造规模化种植基地,聚智释放品牌影响,形成一条集种植、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中药材全产业链条。

微信图片_20210317125711.jpg

  哈拉合少村村民张永平就是黄芪种植大户,并且还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在走进他家的院落内,一排排修剪好的黄芪整齐的排放在院落内。张永平告诉记者,种黄芪能收割两次,上面的种苗能收割一次,下面的药材还能收一次。黄芪不用每年种,种一次生长周期最短2年。黄芪最深的能长到地下一米多深,以前种黄芪,没有农机具很难从地里起出来。现在集中用农机从地里起出来又能增加收入。最近黄芪市场好,收益也挺高,加起来每亩黄芪能挣七八千,除去开支能挣六千多元,利用机械化作业,成本还能大大降低。

  托管种植帮发展

  在与张永平的聊天中记者发现,他一直在提农机互助服务队,说起这个服务队的作用,张永平更是眉飞色舞,很是骄傲。

  张永平告诉记者,由于村里留守老人居多,年龄偏大,家里不是没有劳动能力,就是没有农机设备。农机互助服务队是联合村里的三个种植大户从2017年开始服务没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包括耕种收,基本是全程机械化服务。特别是在2020年,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他们很大的帮助,让他们做的事业有了很大的底气。以前他们每天只能服务30—50亩,未来计划扩大规模扩大队伍,争取每天服务100亩,为更多的农户服务,这样农民就能富起来,乡村振兴也能更好的实现。

微信图片_20210317125715.jpg

  说起农机互助服务队中最难忘的经历,张永平格外激动,“我们服务的一个农户,那位村民已经70多岁了,有十亩地自己没能力种,把地交给我们种植。从耕地种植到田间管理最后收割出售都由我们负责,最后老人收入了20000多元。想不到的是,秋天丰收后,老人带了1000元上门感谢。我们没有要老人的钱,但为农民增收后,农民的激动、感激之情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觉得做这个事情很有意义,也越来越有干劲。”

  正说着话,一位70多岁的村民到张永平家咨询今年的种植情况。他告诉记者,去年种的特别好,我们老了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农机具,交给农机互助服务队种省心,还能增加不少收入。

  张文铎介绍,村里缺少劳动力一直是制约哈拉合少乡经济发展的难题,农机互助服务队完美解决了这一矛盾,不想种地的村民可以流转土地增收,对于有意向种地的农民,农机互助服务队就会全方位接手,从种植到收割整个链条,让无劳动力的贫困户也能够因为种植产业而增收并脱贫。这已经成为乡里的一大特色,让老百姓在家就能有收获。

  产业的活力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在这个新的发展节点,哈拉合少乡正瞄准地域和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向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之路扬鞭策马。


编辑:张弛
1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内蒙古:煤制乙二醇项目施工忙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