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在内蒙古兴安盟盐碱地水稻试验田里,6月的稻苗已进入分蘖期,长势正旺,绿意浓厚。一个月前,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的乌日娜,将几千株不同品种的稻苗分类,陆续移栽到试验田中,乌日娜说:“现在是决定穗数、产量的关键时期。”

  从寸草不生、白茫茫的盐碱地,到亩产500公斤金灿灿的水稻田,内蒙古兴安盟历时4年打造出耐盐碱地水稻试验基地,探索出一条北疆盐碱地生态治理的新“稻”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亿亩荒滩变良田的心愿正在逐步化为现实。

  今年5月18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宣布“袁梦计划3.0”正式启动,将在兴安盟种植各世代耐盐碱水稻育种材料2000余份,筛选出3至4个适宜在盐碱环境下种植的水稻品种(系),并继续加快耐盐碱水稻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发,打造耐盐碱水稻种源生产基地和关键技术输出基地。

  “袁梦计划3.0”启动现场。

  两年前,袁隆平院士在三亚发布“袁梦计划”,提出未来3年,在内蒙古兴安盟合作开发耐盐碱地水稻种植20万亩,向全国推广到1亿亩。今年6月21日,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站长王世刚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目前该基地已经选育出一批适合当地的耐盐碱水稻品种,有3个水稻品种已通过审定,“接下来是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其他类似的盐碱地上。”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地处北纬46°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带,拥有天然河流水源和有机质含量高的黑色土壤,是中国重要的稻米生产基地。内蒙古近80%的水稻都产自兴安盟。

  王世刚介绍,当年兴安盟盐碱地面积近100万亩,其中开发利用率不到10%,特别是盐碱地水稻产业处于空白,大量土地资源闲置浪费。2017年,袁隆平院士团队入驻青岛市城阳区,开展盐碱地改良和耐盐碱水稻种植,让兴安盟看到了希望。2018年,兴安盟当地政府找到袁隆平团队,邀请他们到当地进行耐盐碱水稻的研发与种植。同年10月,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成立。

  2020年1月13日,袁隆平院士在三亚出席“袁梦计划”发布会。

  “白茫茫的盐碱地,成片成片荒芜着,连草都不长。”王世刚记得初到兴安盟科右中旗时的景象。他说,当地的盐碱地盐渍化非常严重,pH值为8.2到9.6,盐分在5‰至6‰之间,“盐分,碱的含量都很高。”

  据了解,我国盐碱土地主要为两大类:一类是滨海滩涂盐碱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省份;另一类是内陆苏打盐碱地。兴安盟试验基地的盐碱地属于后者。乌日娜介绍说,碱会导致土壤板结,影响作物吸收水分、养料,盐度高会导致水稻不出苗。

  “盐碱地pH值达9,或盐度在0.6%时,亩产要在300公斤以上”是袁隆平院士给兴安盟盐碱地改良定下的“及格线”。如今,兴安盟盐碱地水稻示范基地已同时具备“pH值9左右、盐度0.6%”的属性,亩产量连续三年突破500公斤,成为中国盐碱地治理的“标杆”。

  2021年,兴安盟盐碱地水稻示范基地进行测产。

  实际上,盐碱地治理过程十分艰辛。湖南杂交水稻中心派出7位专家组成科研团队,其中4位专家常驻兴安盟。第一年,兴安盟给科研团队提供了近3000亩土地,其中260亩为试验基地,用来选育品种;1700亩为示范基地,用于展示选育出来的品种种植效果;此外还有1000亩的盐碱地改良用地。

  当年1700亩的示范基地只开发出900多亩。王世刚清楚记得,当时打了十几口井,由于有一米厚的冻土层,打出来的都是冰水,“直接灌溉水稻苗不易存活,我们又调整品种,给土壤增加肥料,想了各种办法。”

  王世刚是山东人,最让他受不了的是当地“一刮刮半年”的风沙。最远的试验田距离办公地点有300多公里,为了节约时间,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租下当地农户的房子,对他们而言,生活很不方便,“上厕所要到屋外的旱厕,想洗澡就烧热水擦擦身子。”

  为扩充科研力量,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新招聘了20多位研究生、博士生投入研发。乌日娜是其中一员,她的工作内容是选育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以及研究配套栽培技术。她说培育一个水稻新品种,要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稳定的新品系,“根据种植需求来选择亲本的特性,比如耐盐碱性、米质好等”,这个过程至少要花费6年时间,“我们现在通过南繁加代来缩短选育年限。”

  选育水稻品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迭代的过程。乌日娜说,新品种稳定后可以进行种植和推广,“但是连续种几年,水稻苗的抗性就会降低,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发新的品种。”

  2021年9月,长势喜人的耐盐碱水稻。

  在选育品种同时,兴安盟在推进物联网建设。王世刚介绍,试验基地水稻的育种、栽培、生长,甚至土壤情况,都可以远程监测,还可以操控水温、施肥,防治病虫害,“实时采集数据在大屏幕上动态显示,以前袁老坐在家中就能够远程指导。”

  在盐碱地上种水稻是袁隆平院士的三大梦想之一。这一技术既可改良盐碱地和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又可为贫困人口解决口粮问题,并实现种植户收入翻番。

  短短几年时间,兴安盟耐盐碱水稻实验基地交出满意的答卷。2021年9月,兴安盟盐碱地水稻示范基地进行测产,平均亩产为537.50公斤。袁隆平院士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见证了水稻测产过程,他祝贺兴安盟耐盐碱水稻取得丰收:“兴安盟地区取得的成功,将为黑龙江、吉林、新疆等省区的耐盐碱水稻种植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我认为,在中国实现耐盐碱水稻种植1亿亩的目标,前景很美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编辑:张弛
129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霜冷长河兴安岭 北国林海别样秋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