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日,《农民日报》第6版刊发题为《内蒙古自治区探索财政引导特色产业多元投入路径》的文章,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财政部门多措并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着力探索多元投入新路径,用足用好金融支撑,促进现代农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报道全文如下:
针对现代农业园区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中存在的融资“难、贵、烦”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农牧、财政部门多措并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着力探索多元投入新路径,用足用好金融支撑,促进现代农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避免“撒胡椒面”的现象发生,内蒙古自治区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用好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聚焦百亿级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瞄准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将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规模生产基地标准化、商品化生产水平提升,精深加工和物流设施建设以及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壮大等方面。财政支持主要采取资金直补、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贴息奖补“四补法”,引导金融和企业投入向园区集中,推进各地产业向集群式发展,切实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转变为“大产业”。
同时,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项目培育和正向激励,不断提升建设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积极性,集中发展一批优势突出、基础条件较好、发展要素集聚、生态导向鲜明、质量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目前,全区共下达激励资金1500万元,支持培育储备设施蔬菜、小麦、甜菜等多个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在财政资金引导激励下,肉牛产业集群项目建设主体通辽市明清肉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建设深加工生产车间及低温冷藏库,大大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对养殖饲料加工、冷链运输等上下游产业产生了强大带动作用。
为加强农牧产业与金融协同联动,拓宽投入渠道,内蒙古自治区还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先后联合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林草、水利、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建立金融与农牧业融合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机制,引导农村信用社、农行等“农字头”金融机构牵头,加大对全区168个现代农业园区、18个农畜产品优势产业带和8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在此过程中大力推广“保险+银行+担保+监管”牲畜活体贷款模式,优化信贷产品,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截至目前,8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财政资金投入实现放大5.7倍,共撬动金融和企业投入89.6亿元,有效破解了园区建设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常力强)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