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新闻呼和浩特3月10日消息(记者 李艳红)“原始的文字是用线条勾勒出动物的形态,经过岁月的变迁,逐步演化成了现在的汉字。”
“太神奇了!”
孩子们边听课边露出惊讶的表情。
追溯汉字来源的课堂
这是一节由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满族小学一年级一班老师张东讲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张东用生动的语言为孩子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让孩子们沉浸在想象的天地中。
“现在的汉字已经呈现了横平竖折方块字的模样,和我现在看到的‘蛇’字基本一致了。汉字就是这样逐步演化的,虽然历经千年,但是我们依然能够通过文字了解到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了解到汉字背后的故事。”
“老师,是不是现在的每个汉字都有象形文字呢?”听到精彩的地方,不时有孩子们举起小手,提出各种问题。
其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内容,满族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升旗仪式、入学仪式、毕业典礼、中队文化建设评选、经典诵读等。
满族小学获汉字听写大赛冠军
同时,满族小学还开设了《基于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在实践活动中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非遗)的案例研究》2个国家级课题。
“通过听、说、读、写、交流、展示等方式,不断提升国家通用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深刻感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做到有形、有感、有效。”满族小学校长陈雁萍说。
诗文朗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满族小学以“五育融合”和“创新发展”作为学校课程育人实践的出发点,着力构建“志满五育”校本课程,开发了妙笔生花、魅力汉字、经典诵读、淘书增慧、绿茵小将、创意手作、无人机、研学实践等30余个特色校本课程,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育人体系,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儿童视角,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参与,增进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情怀,绘制思政育人“同心圆”,实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课堂、进头脑。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