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农民日报》第6版刊发了《内蒙古南繁科研育种新基地投入使用》的文章,报道了为加快提升内蒙古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水平,增强种业科技创新能力,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新流转土地601亩,将原有524亩的南繁基地扩增至1125亩,目前蒙草公司、种星种业等多家企业已入驻新基地,开始了牧草和农作物种子的繁育及鉴定种植。
报道全文如下:
为加快提升内蒙古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水平,增强种业科技创新能力,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新流转土地601亩,将原有524亩的南繁基地扩增至1125亩,目前蒙草公司、种星种业等多家企业已入驻新基地,开始了牧草和农作物种子的繁育及鉴定种植。
内蒙古南繁科研育种工作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现在每年有30多家区内的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在海南省开展种子扩繁、加代、鉴定等工作,全区90%以上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都经过南繁加代选育。建成后的新基地可为区内20多家南繁单位约110人提供科研生产和生活服务保障。
南繁育种是我国种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内蒙古农牧厅推进南繁科研基地建设是落实“五大任务”、推进内蒙古种业振兴、实现海南与内蒙古长期合作与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此次新基地建设将融入智能化农业信息管理平台,集互联网、物联网无线通信、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于一体,实现田间气象、土壤、虫情、苗情等实时信息自动采集、汇总,为育种管理提供精细化、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决策支持,实现智能化高水平育种管理。玉米单倍体公共实验平台的建成,可有效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大大提升科研育种的工作效率。
未来,内蒙古将充分发挥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作用,全面开展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和部分区域特色作物以及蔬菜等品种的加代选育、品种测试、种子扩繁、种质资源鉴定、种子质量鉴定等,努力将基地打造成集科研、生产、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规模化、高水平农业育种科技创新平台,深度融入国家“南繁硅谷”建设目标中,为促进内蒙古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种源支撑。(记者 李昊)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