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沙坨子地、盐碱地,如果摊上这样“先天不足”的土地,农民对高产就很难有太大的指望。但这个春季,内蒙古通辽市的这些“破烂地”正在经历一场改造,改造之后,这些土地也能成为高产的“新良田”。

  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那木吉拉嘎查,641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田间地头,施工人员忙着架设电线杆、铺设灌溉管道、疏通排水沟渠。“上水、上电、平整土地,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这些沙坨子地就能变成高产良田。”那木吉拉嘎查支部书记浩斯白乙拉说。

  浩斯白乙拉用脚踢着去年收割完留下的玉米秸秆说:“土地不行,两株玉米间隔近一米,这块地平均亩产也就1000斤。”

  “但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土地平整了,灌溉方便了,水肥一体能让水分和肥料精准地到达玉米的根部,相当于点对点给水给肥。这样,玉米的种植密度能突破每亩4000株,亩产至少增加500斤。”浩斯白乙拉说。

  像这样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科尔沁左翼后旗,涉及12个苏木镇95个嘎查村,建设总面积为50万亩。

  在科尔沁左翼中旗,除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盐碱耕地改良工程也在同步推进。

  在宝龙山镇西宝龙山嘎查盐碱地改良项目现场,原本一望无际的耕地中间,相隔不远就能看到一条条新挖的窄沟,地头则已经堆好一座座像小山一样的农家肥。

  科尔沁左翼中旗农牧局副局长张晓军介绍说,科尔沁左翼中旗655.78万亩的耕地面积中,耕地盐碱化面积为275.72万亩,其中绝大多数为轻中度。

  “这些盐碱地含盐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差,导致土壤板结严重、通气性差,影响农作物出苗和正常生长。”张晓军说,“能产粮,但产量低。”

  该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负责人张一天介绍说,盐碱地改良相当于给人治病,一要“做手术”,二要“开药方”。

  “做手术”就是挖沟排涝排盐;“开药方”就是生物修复、化学改良和选择耐盐碱作物品种。

  “这是一项综合工程,物理改良、生物改良和化学改良要相互配合,并结合浅埋滴灌的灌溉方式,才能有长效治理效果。”张一天说,“预计改良后土壤pH值降低15%-20%,全盐降低5%以上,碱化度降低5%-8%,从而实现农作物产量提升10%以上。”

  作为内蒙古产粮大市,通辽市2024年粮食总产194.1亿斤,粮食单产1018.8斤/亩,比上年增加20.4斤/亩,增幅2.1%,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二十一连丰”。

  2025年,通辽市继续向沙坨地、盐碱地要效益,以高效节水为基础,计划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00万亩,同步推进单产提升、社会化服务全覆盖。(记者 连振 王春燕)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吴迪
10901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小小笤帚苗做成了10亿元大产业,不简单!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