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煤矿,从曾经地表植被盖度不足25%到如今林海碧波为裳、生态产业为骨,演绎了一场工业文明与自然共生的和谐乐章——
暮春4月,站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煤矿的观景台上,远眺如海浪般起伏的丘陵,油松与沙棘在风中低语,野狐跃过灌木丛的瞬间,与远处轰鸣的无人矿卡形成奇妙的交响。
这里曾是黄土高原上的一道“伤口”——沟壑如鸡爪般撕裂地表,风沙肆虐时,连飞鸟都绕道而行。而今天,这座年产3400万吨“黑金”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却以林海碧波为裳,以生态产业为骨,演绎了一场工业文明与自然共生的和谐乐章,被国家能源局评为“中国最美矿山”。
黑岱沟露天煤矿位于黄河几字弯西隅,过去长期以来地表植被稀疏,盖度不足25%。
准能集团绿化队的退休职工王三保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曾经的黑岱沟,山上只能看到黑色煤灰,但我们从没放弃过让它变绿。”
黑岱沟露天煤矿,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特大型露天煤矿。从1990年开工建设,便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田开发并重”的指导方针,实施边开采、边复垦,同步规划、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
“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技术体系中,准能人一个接一个,一茬接一茬,在实践中探索出水土流失控制技术、生态重构技术、复垦绿化标准化作业流程三大技术体系。”准能集团生态环境保护部副主任王瑜介绍。
对当地而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是影响生态环境的最大痛点。为解决好这一难题,企业通过在采区上游拦洪、下游拦渣的方式减轻侵蚀,并在内部将排土场平台整体形态排弃为中间低、四周高,向内反坡、向内汇水,最大限度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水蚀。同时,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分散径流,分区防治,坡面采取“鱼鳞坑+乔灌草+截排水”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此外,在积极提高植被覆盖率的过程中,准能集团还遇到了植被成活率低的问题。“我们先后实验了几百种植被,经过不断筛选淘汰,确定了山杏、樟子松、新疆杨等最适合矿区生长的植被。”准能生产服务中心绿化队队长段国君说。
据了解,矿区环境治理和复垦绿化面积约5万亩,共种植各种乔、灌木约6945万株,生物从30多种增加至300多种,植被盖度由最初的不足25%提高至80%以上,水土流失控制率升至80%以上。
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精心栽培的树苗茁壮成长,矿区修复不仅带来了绿色,还吸引了生灵在此驻足。段国君说:“运气好的时候,在这里能看到野狐、猞猁、雄鹰等很多野生动物,每年春天还会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麻鸭来此栖息。”
这只是矿山绿色发展的第一步。生态修复为当地带来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契机。以“生态+”方式贯通了工业、新能源、农牧业、文旅产业,实现了耦合发展,已建成叠翠林区、紫东农区、毓秀景区等8个生态功能区。现有存栏优质肉牛2000多头,种植牧草1万多亩,开发饲料及小杂粮种植基地3000多亩,种植观赏花卉1000多亩,采摘日光温室42栋。
在望舒果区,万余亩的林果种植区已经开放,到了采摘季节,游客可以一边采摘一边品尝。
矿山上林海青翠,菜园里瓜果飘香,牧场上牛羊成群。从“十山九秃卷黄沙”,到“林海苍茫锁高原”,再到如今变成金山银山,是准能集团向乌金要生态、向生态要发展、向发展要未来,持之以恒坚守绿色发展蹚出的新路子。
绿色矿山,不仅要求矿山生态的系统保护,更要求矿山生产的绿色实践。
走进黑岱沟露天煤矿生产现场,一辆辆载重达300多吨的矿卡正在进行装载任务,前进、倒车、停靠,一套操作非常流畅。让人惊奇的是,眼前正在进行作业的“庞然大物”,驾驶室里却没有人,这是准能集团正在运行的无人驾驶矿卡。
“露天煤矿无人驾驶卡车技术对矿山的绿色、安全、高效、智能建设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国能准能集团机电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准能集团进一步优化了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路径,探索形成了“煤-电-粉煤灰-绿色电解铝-高端铝产品、金属镓、锂-白泥综合利用产品”多条产业链,实现了产业链技术自主、全程减碳,使原煤价值提升18倍,实现粉煤灰“变废为宝”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煤炭由燃料到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的价值跃迁。
夜幕降临,矿区生态监测中心的巨屏上,跳动的数据流显示:98.7%的智能开采率,76%的GEP增长率,100%的固废利用率……每个数字显示的都不是征服,而是共生,这就是“中国最美矿山”的绿色密码。(记者 帅政)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