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鄂尔多斯市以乌兰木伦河流域治理为重点,统筹推进“生活水+矿井水+高盐水+再生水+地下水”的“五水共治”,积极促成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初夏的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阳光明媚,乌兰木伦河碧波荡漾,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河水清澈见底,瓦氏雅罗鱼、棒花鱼等土著鱼类在水中穿梭游弋。

  乌兰木伦河是黄河支流窟野河上源,鄂尔多斯段全长97.9公里,自西北流向东南,流经伊金霍洛旗、康巴什区、东胜区,流域面积4648平方公里,是鄂尔多斯市的母亲河。

  乌兰木伦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系统较为敏感,水资源禀赋不足。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内矿井水及沿线生活污水汇入逐年增加,部分河岸空间开发利用不合理,致使流域生态空间承载力超载和水源涵养功能受损。

  为了让乌兰木伦河健康起来,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聚焦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深入推行“双总河(湖)长”和“1+N”工作机制,绘制河道水情图,建立河道“病历卡”,开出治水良方。

  鄂尔多斯市先后制定印发《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条例》《鄂尔多斯市“四水四定”方案》《鄂尔多斯市水环境生态考核补偿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建立“河湖长+检察长+警长+生态环境局长+自然资源局长”五长联动会商制度及水行政联合执法与司法协作机制,充分发挥“部门联动+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协同作用。

  该市先后投资50多亿元,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矿井水处理设施建设,排污口整治,配套管道建设等生态环境基础工程,有效减少污染负荷。深入开展矿井水分级处理技术研究,实现定向高效利用。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编制“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取缔11处煤矿和5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实现区域内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零直排”。

  同时,统筹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打造“一纵三横”非常规水资源回收利用管网体系,每年利用约2700万吨矿井水和3300万吨再生水,实现多级循环综合利用。探索实施保水采煤技术,有效减控矿井涌水。2022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和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优秀试点城市。

  鄂尔多斯市还先后实施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创建神东煤炭布尔台生态示范基地,打造乌兰木伦湖湿地公园。

  同时,推动传统能源产业向生态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沙棘、沙柳等生态经济林产业,涌现菓奇奇、淳点、乌兰等本地生态产品品牌。开发利用生物质热电、颗粒燃料等可再生能源,年产值超45亿元。依托“生态+光伏”综合治理示范项目,采取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殖,实现采煤沉陷区土地三重利用,带动周边30万农牧民增收致富。

  以乌兰木伦河流域治理为重点,鄂尔多斯市在煤矿矿井水和煤化工高盐废水深度治理、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试,统筹推进“生活水+矿井水+高盐水+再生水+地下水”的“五水共治”方式,创新“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绿富同兴+人水和谐”模式,积极促成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2021年以来,流域内国控断面水质均保持优良,其中大柳塔断面2024年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浓度相比2020年分别下降70.0%、85.8%和92.8%。自然岸线率达到75%,转龙湾水文站断面满足0.15立方米每秒生态流量要求;赤眼鳟、棒花鱼等土著鱼类物种数量得到有效恢复,香蒲、篦齿眼子菜、金鱼藻等数量显著增加,水生植物群落结构不断优化,外来物种入侵得到有效控制。越冬候鸟种类和数量持续增加,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遗鸥、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苍鹭、白天鹅、白鹭和长腿鹬过境或栖息繁衍。

  2024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木伦河(鄂尔多斯市段)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2025年第一季度,乌兰木伦水库坝上、乌兰木伦张家塔断面、乌兰木伦河出库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如今,乌兰木伦河实现了水生态环境由“污”到“净”,再向“清”、向“美”的持续转变,为我国中西部缺水型资源型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供借鉴。(记者 张慧玲)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吴迪
10732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飞阅内蒙古 俯瞰小黑河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