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盟2025年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全面打响以来,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引入创新改造的治沙设备,为沙地治理工作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与效果优化。
走进白音锡勒牧场沃村吐儒分场,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治沙景象映入眼帘。工人们手持工具,有条不紊地铺设草方格,种植固沙植物。在众多忙碌的身影中,一台经过创新改装的钩机格外引人注目,它正高效地进行着沙障固沙作业。
据锡林浩特市二蛋牧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在传统的沙漠治理作业中,工人需要手动栽植黄柳等固沙植物。然而,人工种植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也大。为突破这一困境,合作社成员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决定对挖掘机进行创新改造,加装叉具,这一巧妙的设计不仅实现了对黄柳种植深度和间距的精准把控,还能有效避免土壤翻动,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土壤水分,切实保护了沙地的生态环境。
改装后的挖掘机在治沙工作中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据了解,以往人工种植时,两个人一天才能完成一亩地的工作量,五个人最多也只能处理两亩半到三亩地。而如今,改装后的挖掘机一天的工作量相当于五个人种植十亩地,不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原本只能用于挖掘作业的钩机,经过简单改装后,摇身一变成为防尘固沙的“利器”,为沙漠治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合作社已投入两台改装挖掘机进行作业,并计划在未来将其数量增加至五台,以确保按时完成2025年规划中8.4万亩的治理任务。
此次创新改造设备的应用,使得项目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为沙漠治理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今年,白音锡勒牧场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区建设规模达到8.39万亩,包括人工种植草场2.3万亩,以及封育草场6.09万亩。对2480亩的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以及重度沙化土地和风蚀坑,采取了“围栏+沙障+补播”的综合治理策略,通过围栏保护,防止人为破坏和牲畜践踏,为植被恢复提供良好环境。
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围栏26.2万延长米,黄柳条868万株,草籽69吨,投入人员5160人次,机械设备180台次,有效遏制了沙化土地的扩张趋势,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统一”,为坚决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