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滔滔,奔流向东。在祖国北疆,绕出壮阔“几字弯”,跨越晋、蒙、陕、甘、宁五省区。这个“弯”是京津风沙重要沙源区,更是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核心战场。打好这场硬仗,有三个关键词——系统治理、科技赋能、产业融合。
这是6月7日拍摄的黄河内蒙古达拉特旗段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系统治理:织牢生态共同体
被称为“塞外明珠”的乌梁素海,曾经一度失色,水质恶化,生态退化,湿地功能衰减。治沙人跳出“就湖治湖”的局限,把山、水、林、田、湖、草、沙视作紧密相连的“生命共同体”:山上植绿,固土防流失;水里清淤,提质净水质;岸边护林,涵养保湿地。如今再看乌梁素海,碧波映绿树,候鸟戏浅滩,“北方生态屏障”的自然功能被重新焕活。
6月4日,游船行驶在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湖面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系统治理,还要打破行政壁垒。内蒙古与甘肃签下联防协议,共守黄河岸线;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甘肃庆阳等五市共商毛乌素沙地治理;甘肃华池、环县,陕西吴起三县携手,打造新时代西北“塞罕坝”。“十指弹琴”聚合力,拧成“全域一盘棋”的攻坚劲。
这份治理,更需“久久为功”的坚守。山西右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县委书记接力种树,一茬接着一茬干,让荒漠变绿洲;内蒙古新华林场,三代人扎根沙区,造林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生态修复急不得,唯有“钉钉子”般,一锤接着一锤敲。
6月2日拍摄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林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科技赋能:激活防沙新动能
腾格里沙漠上空,直升机忙个不停,每年春季,它们满载梭梭、沙蒿种子轮番作业,打破国际 "200毫米降水飞播禁区”的论断。阿拉善盟靠这技术,在腾格里东缘筑起长460公里、宽3至20公里的“锁边林带”,死死挡住流沙扩张的脚步。
这是8月1日拍摄的黄河上中游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段(阎王鼻子)阻沙入河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地面上,治沙黑科技更显身手。库布其沙漠腹地,工人用微创气流植树法,一人持水枪冲开沙孔,一人速插幼苗,十秒就能种好一棵,既保护沙层,又提高成活率;无人机飞播、智能打坑机整地,让“人进沙退”步伐加快。
6月7日,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工人在治沙。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成熟的治沙模式,更成为“中国智慧”的名片。宁夏中卫,70年来累计治沙170万亩,让腾格里沙漠后退25公里,植被覆盖率从不足1%升至42%;内蒙古磴口,构建“一地一网三区五域”防沙治沙体系,为荒漠化综合防治树立治理样板;库布其模式搭起“政府+企业+农牧民+技术”闭环,让治沙从“一时功”变“长久策”,这些方案为全球治沙提供借鉴。
这是在库布其沙漠里的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区光伏板下种植的农作物(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产业融合:蹚出生态富民路
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立起“光伏长城”,板上收清洁电,板下育草木,板间养畜禽,一地多效。“光伏长城”治沙带已建成光伏装机1002万千瓦,实现光伏治沙70万亩,曾经的“害沙”,如今却变“富民沙”,农牧民腰包,跟着绿色鼓起来。
达拉特旗推行农户家庭草场承包,四口之家可包2400亩,若养殖山羊400多只,收入可超20万元;阿拉善左旗,农牧民在梭梭上嫁接肉苁蓉,年人均多赚一两万;磴口北滩村,华莱士瓜合作社大棚一年两茬,一棚收益超20万元…… 宁夏白银文冠果基地,让上百名农民家门口就业,投运后年产值超50亿元;“先建后补”“以工代赈”,让农牧民完成“要我治沙”到“我要治沙”的转变。 旅游业也跟着火起来。黄河边的山西郝家窑村,办起农家乐,夏秋摘葡萄、吃黄河鲤鱼,村民人均年入5万元;内蒙古乌梁素海2023年迎游客41.24万人次,2024年“五一”前三天就迎客2.2万人次,居民收入翻了十倍;宁夏沙坡头凭“长河落日映沙漠”成为5A景区,吸引八方游客,让“生态美”实打实干成“百姓富”。
这是6月4日拍摄的乌梁素海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从前怕“沙漠手拉手”,如今却见“绿进沙退”。三大关键词,绘就生态优、产业兴、百姓富的新图景。传承“三北精神”,以系统思维谋全局,以科技破难题,以产业促长效,这场攻坚战定能护黄河安澜、让北疆常绿。(毛丫 梁婷 张驰)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