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高鹰和同事们骑马穿行于大青山万家沟的险峻腹地间,开展新一轮文物普查。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一处名为大火烧的寂静山梁。这里,曾是王聚德等12位烈士英勇牺牲的地方。
王聚德,1909年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支队成立,王聚德任副队长,同年10月,任二支队队长。1934年,王聚德、白如冰等在清涧开展武装斗争。王聚德奉派与红二十六军取得联系。是年,安塞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王聚德任安塞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和县委书记,1935年入中央党校学习。
1936年,王聚德参加红军西征到达“三边”(即陕北与伊克昭盟交界的定边、安边、靖边)地区。曾先后任定边县委书记、三边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三边分区党委宣传部长等职。1939年,王聚德再入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共中央社会部工作。
1940年4月,为了加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情报工作,中共中央社会部派王聚德到绥远敌占区开辟国际交通线,领导对日、伪军的情报工作。中共中央社会部为他配了电台、工作人员,重大问题直接向中共中央社会部请示。1940年7月,王聚德任中共晋绥边区委员会社会部长和宣传部长。
1941年,中共晋绥边区委员会改称为中共绥察边区委员会,王聚德任社会部长兼绥西地委书记。他带领绥察边区党委机关、绥西地委、专署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大青山万家沟一带活动。他们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组织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为部队征集给养,建立健全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等,为粉碎日、伪军对根据地的军事扫荡和经济封锁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了完成中共中央社会部交给的艰巨任务,王聚德常常带着工作人员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战斗,条件极其艰苦,严冬酷暑、缺衣少食是常态。王聚德虽为领导干部,但他总和同志们同甘苦、共患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1年10月,王聚德与高凤英带领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和游击队员在万家沟一带执行任务,住在万家沟的大火烧。日、伪军侦知消息后,连夜直奔万家沟。狡猾的敌人包围了王聚德等人的驻地后,伏在山上,待凌晨稍可视物,以猛烈的火力封锁了游击队住的窑洞。王聚德迅速将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烧毁,就地掘坑埋好电台,与战士们同敌人展开激烈战斗。终因弹尽无援,敌众我寡,又无退路,王聚德、高凤英等抗日英雄全部壮烈牺牲。
英魂归于青山,精神却如不熄火种。在包头市第十五中学的课堂上,高一政治教师杨家希向学生们讲述着大火烧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危急关头,王聚德、高凤英果断焚毁文件、埋藏电台,战斗至最后一息……”深情讲述穿越时空,震撼心灵。课后,学生们登上讲台,满怀激情:“烈士倒下的地方,长出了和平的麦穗!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争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为弘扬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包头市第十五中学精心策划“英烈故事我来讲”活动,党员教师深入班级,通过沉浸讲述、情景演绎,让信仰之火生生不息。正如该校党总支书记张宝才所言:“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烈用生命换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记者 安寅东 通讯员 陈艳平)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