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2025年7月31日,《农民日报》第5版刊发题为《民族节日如何燃动乡村》的文章,报道了近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举办的“那达慕”大会冲上热搜榜,对此,不少网友热评道:“人生一定要来一次‘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大会的成功并非偶然。近年来,许多少数民族节日被广大网友看见,成为撬动流量的“密码”,将民族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报道全文如下:

2025年7月31日《农民日报》第5版

  近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举办的“那达慕”大会冲上热搜榜,对此,不少网友热评道:“人生一定要来一次‘那达慕’大会!”

  在蒙古语中,“那达慕”意为“娱乐”或“游戏”,是草原人民在每年七八月庆祝丰收、祈求风调雨顺的民族节日。“那达慕”为何如此触动人心?首先是“高燃”的现场氛围,赛马、摔跤、射箭等“男儿三项”传统竞技表演真实地展现着草原文化、牧民生活,引发人们对蓬勃生命力的赞美和向往。其次是源于深厚的情感认同,千人骑马挥舞国旗、“国家的孩子”跪谢81岁草原额吉养育之恩等画面,不禁令人热泪盈眶。此外,在多个“沉浸式”的项目中,游客也可以收获深度体验感,比如“低空那达慕”直升机观光、“亲子那达慕”、毡艺刺绣、马具制作等项目,都给远道而来的游客传递出一份松弛感,在“狂欢”的仪式中忘却烦恼、解放天性。

  “那达慕”大会的成功并非偶然。近年来,许多少数民族节日被广大网友看见,成为撬动流量的“密码”,比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都将民族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民族节日成功举办的背后,是文化与经济的双向赋能:一方面,借由新媒体话题发酵,少数民族文化得以广为人知,成为“引流利器”;另一方面,游客的纷至沓来更提振起当地消费,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那达慕”大会期间,餐饮、旅拍等业态预计带动周边200余户农牧民户均增收超8000元;去年“泼水节”期间,云南龙陵勐糯镇共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达120余万元。

  那么,如何进一步发挥“人无我有”的优势,打造少数民族节日IP,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要坚持守正创新,立足民族节日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内涵,深挖文化内涵,避免同质化。再结合现代技术与创意,将传统项目与亲子体验、非遗展示等新元素融合,让活动更具时代感和参与感。要构建完整产业链条,推动民族节日从文化活动升级为复合型消费场景。另外,政府要搭好台,完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企业要会“唱戏”,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老百姓也要积极参与,做文化传承的主角。

  通过一场爆火的“那达慕”,我们看到民族节日早已不是单一的节庆活动,而是融合文化体验、体育竞技、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文化IP。当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节日完成这样的华丽转身,才能让传统节日真正活起来、火下去。(周桐)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江海
10190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党史展厅亮相校园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