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8月4日,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总干渠分中心第二枢纽所水量调度室内,高级工程师丁保华滑动手机屏幕,灌区各处水情实时视频清晰呈现。

  “1996年刚参加工作时,得靠人工看水尺读数、跑腿记录。现在方便多了,数据自动采集保存,灌溉调控、工程维护效率大幅提升。”丁保华感慨道。河套灌区依赖人工传递水情信息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依托信息化建设,这里实现了水情实时精准监测与科学调度。

  作为河套灌区输水“大动脉”的总干渠,是黄河流域输水流量最大的人工干渠,被当地百姓誉为“二黄河”。它不仅是灌区体系的核心输水通道与智慧化管理中枢,更承担着水资源调配、工程安全与生态保护的重任。河套灌区也因此成为我国最古老的三大特大型灌区之一及亚洲最大的一首制引水灌区。

  “上游取多少水,下游浇多少地,关键在于科学的用水调配。如今,灌区实现了当日水情通报、数据交换和计划传达,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调度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第二枢纽所所长王震介绍道。

  总干渠沿线,历史与现代交融。其第二节制闸下的永济干渠,原名“缠金渠”,开凿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1961年总干渠第二分水枢纽建成后,转由枢纽进水闸供水。如今,这条全长约49.4公里、最大引水流量93立方米每秒的干渠,担负着临河地区146.72万亩土地的灌溉重任。

  作为内蒙古“节水行动”重点工程,总干渠正经历深刻的数字化蝶变。通过信息化系统,灌区实现了水资源供需预测、输配水仿真推演,有效提升了灌溉水利用效率;智能监测网络实时采集水质水量数据,为生态补水与修复提供科学支撑。其智能化调度模式,为全区乃至黄河流域提供了“数字节水”的示范经验。

  为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和水利部规划要求,河套灌区积极推动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并于2022年12月纳入水利部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名单。

  近年来,总干渠分中心精准匹配不同闸口灌溉需求,推进渠道计量监测全覆盖,引入智能监测设备动态监控用水。精准调度与技术升级双轮驱动,正助力河套灌区实现农业节水增效与农田供水安全的双赢目标,为“天赋河套”品牌建设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记者 薄金凤 通讯员 田冬梅)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吴迪
10812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古长城“点亮”冬奥梦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