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员 王丰 屈春莲
从推进分级诊疗到完善医保支付,从强化基层建设到促进医防融合,举措不可谓不全面。
然而,检验改革的成败,不是取决于文件的厚度与目标的宏大,而在于它能否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疗效”。
改革的“疗效”应体现在基层医疗的“强筋健骨”上。内蒙古地广人稀,偏远地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仍然存在。过去,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景象:即便是一个小病,人们也宁愿长途跋涉到城市医院,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卫生院门可罗雀。
医改的真正“疗效”,是让苏木乡镇卫生院和嘎查村卫生室拥有值得信赖的医生和必要的设备,是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再流于形式,而是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只有当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大部分健康问题,分级诊疗才算落到了实处,改革才算开对了“药方”。
改革的“疗效”应显现在患者负担的“切实减轻”上。医改是个世界性难题,核心之一就是控制费用、提高效率。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一场大病带来的经济压力依然是难以承受之重。改革必须直面“看病贵”的痛点。这就要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更加精细化,把钱花在刀刃上,激励医院和医生提供合理、高效的诊疗,而不是“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院”。
同时,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成果必须巩固和扩大,让虚高的价格水分被彻底挤出,让老百姓的药袋子、治疗费真正降下来。百姓钱包的感受,是衡量改革“疗效”最直接的体温计。
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这是本轮医改的方向之一。对于内蒙古这样一个具有独特饮食习惯和地域特点的地区,心脑血管疾病、地方病等依然是重大公共卫生挑战。
改革的“疗效”,不仅要看医院里治好了多少病人,更要看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让多少人避免了生病。推动医防深度融合,将健康管理关口前移,让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社会医疗成本,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在改革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时刻以问题为导向,用群众的获得感、医护的认同感和健康的提升度来检验每一项政策的成色。唯有如此,内蒙古的医改才能行稳致远,真正成为护佑北疆各族人民健康的坚实屏障。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