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娱乐 > 正文

东明粮画《秋实图》,作者韩国瑞。

粮食也能作画?在我的家乡山东,一项古老的粮画艺术近年来焕发新活力。从作为文化的使者亮相非遗活动,向国内外观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到与科技相结合,以数字艺术形式演绎“春华秋实”的农耕诗篇,东明粮画在时代拓展中丰富艺术表达,为民间美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开新思路。

东明粮画主要以谷物作画,又称“福籽绘”“五谷画”,是农耕文明积淀下借物抒情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起源于古代五谷祭祀活动。过去,东明地区的人们常在花馍、盘子上装饰粮画,表达敬天惜粮的农耕智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赋予粮画丰富文化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东明粮画不断汲取其他艺术门类营养,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美术样式。

五谷杂粮是自然的馈赠。在传统观念中,五谷与五行、五色、五脏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在中医文化中,赤、青、黄、白、黑五色谷物,对应心、肝、脾、肺、肾五脏的食补,因此在我国很多地方有食五色粮的习俗,而用五色粮做五谷画也寄托了人们对五福临门、五谷丰登的期待。可以说,粮画艺术是传统礼俗观念的感性显现,是五福文化的符号标识。

独特的作画材料赋予东明粮画与众不同的艺术特征。大小、形状、色泽各异的五谷杂粮颗粒,经过拼、贴、接、雕、堆、压等20多道工序,组成丰富多彩的吉祥画面。粮画艺术饱含着人们对粮食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生命意义的体悟与歌颂,也寄托着对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企盼和祝福。

如今,东明粮画依然是一门小众艺术,却未停止探索创新。其创作材料更加多元,草籽、花种等皆可入画。伴随防腐技术提升,东明粮画的保存时间更长。科技赋能更开启民间美术传承发展的新通道,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新媒介沉浸式感受粮画魅力,深入了解农耕文化的历史与内涵。

从果腹的口粮到精神的食粮,粮与生活的互动日渐多元而丰富,也将在不断的创新创造中产生高文化附加值,绽放更多文化之花。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3日 08 版)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方琳
6274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配餐安全层层把关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