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娱乐 > 正文

不久前,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时,一个情景令我动容——多媒体技术点亮了美术作品《不灭的明灯》中的灯光,伟人的青春理想与革命壮志迸发出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经典图像以新方式呈现,不仅让人眼前一亮,也折射出美术创作面临的新命题——如何让美的创造更贴近青年?这不仅关涉创作内涵的深化,也关乎创作形式、创作理念的转化。

在新时代美术创作中,青年形象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从戍边战士到消防救援人员,从医护工作者到志愿服务者,当代青年自信自强、奋发有为、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跃然笔端。这些形象,大都不是英雄主义式的描绘,而是通过定格真实瞬间、典型特征和动作细节等,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故事。生动的人物形象,折射着创作者的深刻思考:当下,青年审美力不断提升,既注重个体价值,又追求集体共情;既享受美感愉悦,又向往人文温度,美术作品要引发广大青年情感共鸣,就要找准青年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价值坐标。

让美的创造更贴近青年,不能仅停留于表现青年,更要让青年参与共创。青年是最具活力的群体,当代青年视野开阔、知识多元、创新意识更加强烈。华服旅拍、国风文创等引领新中式审美风尚,《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这些以青年为创作主体的实践表明,随着文化自信增强、文化主体性高扬,越来越多的青年不满足于只做一名看客。他们拒绝被定义、勇于跨界,热爱国风国潮、践行“长期主义”,在现实和精神层面不断突围。

如今,美术跨界成为新趋势,青年的加入则为跨界带来更多可能。前不久,一场关于材料微结构的美学大赛征集活动吸引了来自材料科学等领域的140多家单位参与,绝大多数投稿人是青年。他们借助显微镜,从科学中探寻美学,为科艺融合注入新活力。这启示我们,跨界融合之路上,面向青年的美术创作要拓宽艺术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新时代的青年正以“平视世界”的姿态,构建独特的审美经验。他们既能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感知东方美学的深邃,也能去往国外的美术馆,领略他国文化的魅力,其审美的开放性与包容性,重塑着艺术创作的维度,也让艺术家不断思考“在地性”与“全球性”的交融。审美的开放性并非文化失焦,而是多元共生;“平视世界”不是消解差异,而是建立对话。保持与青年同向的目光,面向青年的美术创作会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5日 08 版)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方琳
6068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好久不见 我的校园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