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北疆专题 > 盛会擘画宏图,奋斗再谱新章 > 北疆故事 > 正文

  通辽市科尔沁区庆和镇南发村是远近闻名的养鹅村。村里400多户有100多户在养鹅,还形成了“林下养鹅+庭院养鹅”的发展模式。这都源于“95后”养鹅达人张伟的带动。

  见到张伟时,他正在自家的养殖场里忙得不亦乐乎。“我正要放这些鹅去林子里喝喝水,吃吃草,这可都是自由自在的‘溜达鹅’!”在张伟和几名工人的吆喝下,几千只大白鹅昂首挺胸,有的冲进水坑追逐嬉戏,有的漫步林间引吭高歌,场面十分壮观。张伟被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身形高大、步伐矫健的他,俨然一位神气十足的“鹅司令”。

  “今年鹅的价格高,大白鹅都成了‘小金鹅’!”张伟迫不及待地向记者说起今年的市场行情。“以前鹅每斤能卖六七块,今年价格翻倍,每斤能卖到十三块钱左右。现在我养着12000多只鹅,估计今年两批鹅养下来,能收入100多万。”他开心地说。

  谈到如何和大白鹅结缘,张伟从他的爷爷开始讲起。“1984年,我的爷爷承包了这里1000多亩的沙地植树造林。那时这里风沙特别大,但是爷爷一直坚持下来,才有了现在的绿树成荫。后来全家都加入了,每年春天买树苗栽树成了我们家的传统。”张伟回忆道,“一定要守住爷爷辛辛苦苦种下的这片林子。”

  中专毕业后,张伟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出去打工,而是琢磨着怎么把这片林子利用好。“那时候我去吉林、辽宁、山东考察了一圈回来,决定养鹅。因为在林下养鹅,鹅可以给林子除草、施肥,林子又能给鹅遮阴,互利共生,也算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了。”他说。

  2018年是张伟最忙碌的一年。这一年,他开启了养鹅之路,分两批迎来了3000多只鹅,还成立了汇伟养殖专业合作社。尽管前期考察再加上网上学习,他做足了功课,但真的开始实践时还是困难重重。“养鹅周期短,见效快,但挣的是辛苦钱。刚接回来的鹅雏需要24小时照顾,当时第一批有1500只,它们一晚上就能喝掉2000斤水,我就在鹅棚里和它们睡了7天7夜。”张伟说。

  在鹅棚里支一张行军床伴着鹅雏的叫声入睡,上好闹钟定时起来查看鹅雏的情况,半夜偶尔会有调皮的小鹅啄自己的手背,早上起床嗓子眼儿里能咳出好几根鹅毛……这些场景张伟现在都历历在目。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林间散养的鹅羽毛舒展,肉质紧实,受到不少客户的青睐,供不应求卖上了好价钱。养鹅的第一年他便收入了8万多元,这让张伟有了扩大规模的勇气。

  2020年,张伟给自己家的养殖场进行了全新升级。简易的鹅棚改造为标准化的鹅棚,自动料线设备、自动取暖设备一应俱全。基础设施改善了,养殖场的效益也越来越好。2018年收入8万多元,2019年达到29万元,2020年达到64万元……村里人看着张伟靠着大白鹅发家致富,也纷纷加入进来。他也毫不吝啬,建了微信群,和村里养鹅的村民们一起分享经验。在张伟的带动下,村里发展了5户养鹅大户,一些村民还利用自家庭院养鹅,并依托合作社统一销售鹅蛋等每年每户再增收4000余元。

  张伟凭着韧劲儿和拼劲儿,让他成为村民信赖的人。2021年初,他当选村支书和村主任,身份的转变,也让他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以前自己创业只想着把自己的养殖场经营好,现在要着眼大局,想办法让村民们都富起来。”张伟说。

  下一步,张伟想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让白鹅产业品牌化发展。“现在我们村的鹅几乎就是直接卖给客户,并没有精细化生产,我想进一步挖掘鹅的附加值。现在村里正在建一个鹅蛋加工厂,建成后能够生产卤制的鹅蛋等,能带动近30人就业。我们还注册了‘小村长大鹅蛋’品牌,很快就能上市销售。”对未来的规划,张伟聊起来滔滔不绝。

  如今,张伟爷爷种下的树中树龄最大的已近40年。林下数千只大白鹅嬉戏欢闹的场面,也成了南发村一道风景。这里不仅有一段爷孙接力守护绿水青山的佳话,也正在谱写一篇乡村振兴增收致富的乐章。(记者马少林 丁燕 柴思源)


编辑:张弛
106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青城雨夜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