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新闻乌海5月12日消息 5月12日下午,由乌海市新闻出版版权局指导,乌海市社科联、内蒙古出版集团远方出版社主办,乌海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乌海市第六中学承办的“阅见北疆•书里的家乡”主题阅读周共读活动在乌海市第六中学报告厅圆满举行。乌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版权局局长穆建国,乌海市社科联副主席张琳,乌海市第六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贺晓磊,内蒙古乌海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包智斌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与100余名师生共同开启了一场书香浸润的文化之旅。
《长城拥抱黄河》读者见面会:聆听北疆文化背后的故事
活动现场,宋和平老师分享了创作心得。他以“行走的记录者”视角,为同学们讲述了历时数年深入内蒙古长城沿线考察的历程,形象地列举了长城、黄河在内蒙古的五次拥抱,阐明了长城、黄河与乌海市的紧密联系,对乌海市近些年在长城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坦言:“长城与黄河的每一次拥抱都是历史与自然的对话,我希望通过文字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厚重与深情。”分享中,宋和平老师也介绍了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为同学们提升写作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互动环节中,两位读者代表结合自身阅读体验,分享了对书中“长城与黄河共生共荣”主题的理解。一位同学提问:“创作过程中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是什么?”宋和平老师讲述曾在乌海市海南区“田野”间,发现明长城夯土墙,当地用铁丝网保护起来,同时用明确写着“长城”字样的“长城锁”锁着,进行了有效保护。
现场,宋和平老师还向乌海市第六中学赠送了图书。乌海市第六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贺晓磊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学生和作者的交流,更是一堂生动的北疆文化实践课,将激励学生厚植家国情怀。”
《草原寻宝记》阅读分享会:文物里的内蒙古故事
第二场活动中,两位学生化身“文物小导游”,以《草原寻宝记——博物馆探险日记》为载体,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瓦当和“赵宝沟文化”等相关知识。该书共6册,以探险的形式串联起44件珍贵文物,并创新融入音频、视频、AI互动功能,让历史“活”起来。
“原来文物背后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一名参与分享的学生感慨道。活动通过趣味讲解,让学生了解内蒙古博物院收藏的具有代表性和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文物,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激发了学生对北疆文化的浓厚兴趣。
活动背景链接
《长城拥抱黄河》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2024年度社会科学普及专项‘重点项目’”,“呼和浩特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详细描写了长城在内蒙古境内五次拥抱黄河的故事,谱写了“北疆文化”的动人乐章。作者经过10多年的采访、采风和调研,精心创作了这本书。该书的主要摄影者是我国著名的航空摄影家诺敏·何,资深网络大V、北疆新闻总编辑张伟等,粘着“泥土气”的文字、图片,更亲近读者。
《长城拥抱黄河》作者宋和平,资深媒体人,曾任内蒙古晨报、内蒙古商报总编辑,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凤凰卫视北亚地区记者站总编辑、世界内蒙古商会秘书长联盟主席、呼和浩特市工商联副主席、呼和浩特市政协智库专家。共同作者高晓梅,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会长、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会长,内蒙古文物学会特聘专家,呼和浩特市文旅广电局智库专家、副研究员,长期从事长城保护宣传和长城文化价值志愿宣讲。
《草原寻宝记——博物馆探险日记》共6册,分别是《镇院奇珍》《文明曙光》《边关岁月》《揭秘契丹》《多元汇聚》《菁菁草原》。这本书选取了内蒙古博物院收藏的具有代表性和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44件文物,以轻松活泼的语言,给孩子们生动地展现了这些文物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艺术特点等。书中还配置了音频、视频、笔顺动图本、专属AI数字人等,可以随时为小朋友们互动伴读、答疑解惑,增加了阅读过程中的趣味性。(完)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