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机械轰鸣。在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的广袤田野上,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酣:挖掘机、推土机轰鸣作响,施工人员忙碌不停,一条条笔直的机耕道纵横交错,一道道崭新的挡水坝延伸向远方,昔日的“巴掌田”“补丁地”正在变成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高产田”。
在元宝山镇南庙村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工人师傅们正忙着输水管道沟开挖、管道铺设和土地平整。新建的智能灌溉系统格外引人注目,通过远程控制就能实现精确灌溉,既省水又省工。放眼望去,一块块整齐的高标准农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耕画卷。
赤峰市元宝山镇南庙村副主任孔祥斌:“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改善了农田的基本设施条件,更新了景房,更新了配套设施,更新了电力设施,将原来的大水漫灌改造成滴灌,滴灌年节水量约80万立方米,有效地了控制地下水超采。大量提高了土地流转经营效率,通过项目建设,已经流转近6000亩土地。便于田间管理,节约了成本,降低了管理成本,使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
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逐步将“靠天吃饭”的农田转变为“高产稳产”的沃土。在元宝山镇新地村新建旱作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大型机械往来穿梭,挖掘机伸展着有力的臂膀,铲车有序地搬运着泥土,它们相互配合,将原本高低不平、碎片化的土地逐渐平整为集中连片、利于灌溉和耕种的高标准农田。这片土地在机械的轰鸣声中,正经历着一场华丽的蜕变。
据了解,全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更加注重科技赋能:在项目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配套建设土壤墒情监测站,实现精准灌溉;完善农机下田设施,为全程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在小五家乡老西营子村新建旱作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挖掘机等机械正在施工作业,工人们正砌筑挡水坝,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平庄镇青山村的项目区,新修建完工的蓄水池格外显眼,蓄水池与集雨河道、沟道治理形成完整体系,将大幅提升农田抗旱防涝能力。
当前,元宝山区正抢抓春季施工黄金期,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下一步,全区将进一步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完善建后管护机制,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让更多农田旧貌换新颜,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奏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奋进乐章,绘就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程学伟)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