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以来,呼伦贝尔广袤的田野间麦浪翻滚、金穗飘香,260余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收割机穿梭田间,收割、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饱满的麦粒倾泻入仓,奏响丰收的乐章。
8月16日,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分公司第四连(队)的2615亩蒙紫麦率先开镰,大型机械驰骋麦田,标志着该公司的9.6万亩小麦收割工作正式启动。“我们提前半个月就完成了收割机检修和人员培训,4台收割机同时作业,20天左右就能收完。看着金灿灿的麦子,心里特别踏实。”该连(队)队长张建民说。
为提升粮食品质,各连(队)根据小麦成熟度差异,采用分段割晒模式,先将麦穗晾晒至最佳含水率,再机械化捡拾脱粒,减少籽粒破损。第二连(队)队长唐龙涛介绍,该连(队)1万余亩小麦已割晒1500亩,目前正组织人员抢抓晴好天气,宜联则联、宜割则割,发挥机械优势,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小麦长势喜人,土壤墒情良好、播种适时、管理科学,单产预计高于往年,这为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该公司投入49台割晒机、46台收获机、50台运输车,日均收割超5000亩。“得益于精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预计亩产达600斤左右。”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闫海生表示,该公司将按“成熟一块、收割一块”的原则推进,力争9月初完成收获,确保“收得及时、储得安全”。
作为我国春小麦的重要生产基地,呼伦贝尔虽地处北方高寒区、作物生长季短,但通过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广缩垄增行精量播种、大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年应用超100万亩),持续挖掘增产潜力。今年雨水调和,小麦成熟季无大规模降雨,避免了芽麦现象,小麦质量优于往年。目前,呼伦贝尔各地正昼夜抢收小麦,截至8月27日,已收割完成16万亩。(记者 李可新)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