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盟市 > 通辽 > 正文

  ——提供基本康复服务21423人次、辅助器具适配12923人次;

  ——通辽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达到22家;

  ——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1371人、农村牧区新增残疾人就业4014人、残疾人职业培训6321人次;

  ——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156户;

  一件件实事,一组组数据,见证了通辽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全市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始终高度重视。

  “十四五”以来,通辽市残疾人联合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残联的正确指导下,聚焦根本任务和工作主线,主动担当、精准发力,残疾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维护,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残疾人社会参与明显增强,交出了一份让党放心、让残疾人满意的答卷。

  坚持政治引领

  党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更加有力

  “十四五”以来,全市残联系统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残疾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推进残疾人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全面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始终把增强政治性和先进性作为残联组织的不懈追求,持续加强残联组织自身建设、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残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残疾人的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嘎查村(社区)级配备专职委员2483个,建立健全基层残联组织128个,9个旗县市区选优配强残联领导班子。积极打造“党建引领 助残圆梦”党建品牌,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残联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积极培育“石榴籽”扶残助残品牌。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用好建强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以及网站等宣传阵地。

  坚持兜牢底线

  残疾人社会保障更加充分

  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实现全面小康,民生改善路上,通辽市不落下一名残疾人。科左中旗保康镇东潘家村的陈福元因先天性内翻足疾病导致肢体残疾,且一户多残,每每谈及家庭的生活变化,他眼含热泪的说“感谢残联的帮助,让我的家庭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让我的儿子更加有信心考学了”。目前,陈福元一家享受低保政策,他还利用农闲时间打零工补贴家用。

  近年来,通辽市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中心,切实落实各项惠残政策,认真做好新时代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全面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兜底保障是做好基本民生改善的第一要求。通辽市残联全力配合民政部门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身份确认、数据比对等工作,全市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7003万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6751万人,同时享受“两项补贴”28821万人。积极沟通协调相关部门,争取通辽市政府大力支持,全市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从2021年的每人每月100元提高至现在的每人每月135元。

  实施“阳光家园—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项目,全市2786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享受托养服务补贴。全市15家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被自治区评定为A级机构、1家被评定为AAA级机构。

  持续加强残疾人教育工作,2021—2024年,为211名新考录的残疾人大学生发放资助金31.9万元,发放特殊学前教育机构补贴资金35.2万元。

  坚持需求导向

  残疾人康复服务更加精准

  康复一人,幸福一家。近年来,全市残联系统守正创新、砥砺前行,扎实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让更多残疾人重拾信心,融入社会,享受美好生活。

  经过两年多的康复训练,8岁小雨(化名)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明显改善,可以与人交流。小雨是科尔沁区人,患有孤独症,因社会交往障碍、刻板行为及语言发展滞后等问题。来到通辽康安医院后,医生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全面的康复训练方案。同时,科尔沁区残联还为小雨申请到了相关补助,极大地缓解了他们家里的经济压力,让他的康复之路更加平坦。

  小雨是通辽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一个缩影。通辽市残联严格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办法》等文件精神,明确康复任务、制定康复目标,进一步建立通辽市残疾人康复事业多元格局。“十四五”以来,累计开展基本康复服务21423人次,辅助器具适配12923人次康复服务率和适配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开展辅具维修月活动,2021年以来共为1167人免费维修轮椅、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实施“阳光伴我行”集善明门儿童轮椅捐助项目,共捐赠儿童轮椅355台。累计实施“大爱通辽 助康圆梦”通辽市视力障碍者免费复明手术5973例,弱视儿童康复训练114人次,提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3303人次。

  良好的康复设施是残疾人康复的前提和基础。“十四五”以来,全市残联系统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加大残疾人康复设施投入力度,全市8个旗县市区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投入运营。加强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日常监管,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达到22家。

  坚持就业优先

  残疾人增收渠道更加拓宽

  就业创业是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融入社会,从根本上改善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

  位于科尔沁区民航路中段的彩票站,肢体三级残疾人刘艳华正在为顾客投注出票中。该彩票站是通辽市残联实施的“福彩幸福岗”助残项目,由通辽市福彩中心放宽项目审批条件,为残疾人开设彩票投注站免除设备押金,并开展“一站式”审批、培训、设备连结、彩票配送、资料发放等服务。目前,该残疾人经营的彩票双机站单日营业额最高达到2000元。

  “十四五”以来,通辽市残联将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摆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联合有关部门开展“走访拓岗促就业”行动及残疾人现场招聘活动,不断完善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自主创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机制,全力推动通辽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残疾人已就业人数由2021年的23710人,提高到目前的23954人。举办各类残疾人招聘活动4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153个。城镇累计新增残疾人就业1371人,农村牧区累计新增残疾人就业4014人。

  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不仅要提供就业岗位,更要让残疾人自力更生,掌握就业技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尤为关键。在科左后旗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20余名残疾人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制作手工艺品、工作服以及车内用品等产品。截至目前,该基地已经培训残疾人达5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28人,灵活就业67人。

  “十四五”以来,通辽市残联持续加强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残疾人6321人次。举办首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首届残疾人就业创业创意赛,先后承办全区残疾人美甲(穿戴甲)培训班和全区盲人保健按摩初级培训班(东部区)等就业技能培训班,在自治区第三届残疾人就业创业创意赛中荣获3个“三等奖”,2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基地。

  坚持融合发展

  残疾人文体生活更加丰富

  2025年4月16日,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共同主办的2025年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启动。启动仪式上,由通辽市残联选送的舞蹈《守护·绽放》经过层层选拔,获得参加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启动仪式文艺汇演资格,与其他省区市表演者同台竞技,大放异彩。

  在2025年5月初举行的“把爱读给你听”无障碍阅读活动暨2025年京津冀蒙晋豫手语文学大赛上,通辽市残疾人张磊和鲍静代表内蒙古参加比赛,分别获得手语故事组和手语诗组的冠军。

  “十四五”以来,通辽市残联围绕“大爱北疆 多彩人生”品牌,精心组织开展各类残疾人文化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为1488户困难重度残疾人提供文化进家庭“五个一”关爱服务,开展各类残疾人文化活动40余场,引领广大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共享生活。。

  开展“书香中国 阅读有我”文化助残读书分享会、“大爱北疆 多彩人生·我与祖国同行”残疾人歌手大赛等活动,组织文创作品29件、文艺节目8个参加全区首届残疾人艺术节,成功承办“大爱北疆 多彩人生·我与祖国同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内蒙古残疾人事业主题回顾展通辽市巡展。

  举办通辽市残疾人运动员选拔赛、单项选拔赛、听力视力残疾人测试赛等体育赛事,召开全市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业务培训会,在开鲁县建设基层残疾人健身示范点,在奈曼旗实施康复体育进家庭项目150户。

  体育运动发展成绩明显。建立运动员选拔培养输送机制,输送4名运动员代表自治区参加第十二届全国残运会雪上项目比赛。在全区第六届残运会上,通辽代表团获得金牌35枚、银牌27枚、铜牌25枚,奖牌总数排名第二、金牌总数排名第三、总积分排名第三,实现了“三榜”全部前三名,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坚持公平正义

  残疾人权益保障更加完善

  2024年12月26日,通辽市残联法律援助站接到残疾人郑某电话诉求,希望帮助解决因交通事故引起的经济赔偿问题,法律援助站工作人员上门为郑某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2024年5月,通辽市残联法律援助站挂牌成立后,各旗县市区残联先后挂牌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截至目前已经为104名残疾人提供“家门口”的法律咨询、代书、纠纷调解等服务,为残疾人通过法律程序保障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畅通残疾人法律救助“最后一公里”。

  环境无碍,生活有爱。通辽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始终高度重视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内蒙古自治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全市城镇新(改、扩)建道路、绿地广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老旧小区改造等建设工程,均按照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要求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2021年以来,新建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配建率达到100%,通辽市图书馆和科技馆等大型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配建逐步完善。

  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是改善残疾人居住生活环境、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2021年以来,全市残联系统认真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残疾人家庭改造需求,精准落实改造措施,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156户,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让每个生命都沐浴平等的阳光!”这既是科尔沁草原的庄严承诺,更是新征程的奋进号角。通辽市残联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继续书写“春天的事业”的温暖篇章,让“大爱通辽”的动人故事,永远传唱在北疆的春风里。(周小明)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江海
10904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内蒙古突泉:林果喜获丰收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