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委社会工作部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完善网格各项机制,打造多元治理队伍,创新网格运行模式,进一步促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更精细、更深入,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凝聚力
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的“组织线”,充分发挥嘎查村(社区)党组织“一线堡垒”作用,以嘎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枢纽,统筹各方资源,鼓励党员深入网格了解民众需求,聆听民众心声,以自身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扎实推进网格建设。
健全组织体系。探索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嘎查村党组织——网格 (村民小组、牧民小组、党员中心户) 党小组 (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组织体系,常态化入户走访,动态更新网格管理台账,掌握居民具体情况,不断推进“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多元参与”的网格化治理工作,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建立联动机制。利用“网格吹哨、部门报道”协作联动机制,强化共建单位互联互动、共建共治共享,持续推动网格治理精细化,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
打造多元队伍,提升服务力
优化队伍结构。积极构建“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志愿者”队伍体系,持续挖掘网格内素质好、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楼栋长、退休干部、退役军人、新就业群体等各类人员力量,扩充兼职网格员规模。将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两代表一委员”等热心公益专业人士纳入队伍,有效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和法治化水平。目前,全旗共有网格员1065名。
强化业务培训。通过组织网格员参与“荞香有理”大讲堂、“石榴籽”讲堂、“五老”大讲堂和同心微讲堂等各类线上线下课程,强化政策法规、应急处理、民族团结、民政救济、防范电信诈骗、矛盾纠纷化解、社会心理疏导等培训,提升网格员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今年,网格员参与培训11期,完成全员轮训。
开展交流表彰。组织网格长和网格员参与“一月一主题”基层治理现场会9场次,促进网格员之间的交流学习,提升了业务能力。以“评选表彰”为抓手,发挥正向激励作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两年来,评选“优秀网格员”18名,极大增强了网格员的职业荣誉感。
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战斗力
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以服务为导向,以群众评价为准则,增强网格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引导网格员时刻树牢主人翁意识,切实发挥基层“信息收集者”和“问题处置者”的作用,改变群众“找上门”办事为网格员“走下去”服务,推动形成“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问题在网格化解、工作在网格落实”的工作局面。
实施“多网合一”。整合嘎查村(社区)组织、宣传、统战等网格力量,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平安建设、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把人、地、事、物、组织等基础要素全部纳入网格统一管理,推动资源力量有效整合,切实解决网格员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功能弱化等问题,提升精细化网格服务管理实战能力。
提升工作质效。健全网格员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夯实网格化治理服务效能,采取日常督查与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核网格员工作实绩和工作责任落实情况,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对网格员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和优化调整,将履职好、表现优的网格员纳入党员发展对象和社区干部后备力量,充分激发网格员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新运行模式,提升治理力
开展网格品牌创建。按照“一镇一品”的模式打造网格治理品牌。截至目前,推出居民综合服务中心“七彩网格”、库伦镇“啄木鸟”微治理、先进苏木“1+3+5”、茫汗苏木“敲门行动”等9个网格治理运行品牌模式,将网格化治理推向规范化轨道。
强化协同联动。持续深化网格员与公安、市场监管、卫健等近20个部门之间的联勤联动,建立健全协商议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实现一站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与治理效能。
构建“网格+社会力量+志愿服务”治理模式。以网格化为基础,以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等为支撑,以社区文化“微阵地”为依托,以“居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为切入点,广泛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提升网格“软实力”,最大限度延伸网格服务“触角”,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服务群众多元化,有效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再提升。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库伦旗将始终把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推动资源、管理和服务重心下移,从网格化服务管理这个“小切口”入手,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问题,持续写好基层治理这篇“大文章”。(赵晓芳)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