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澄澈,草原广阔,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内蒙古乌兰察布四子王旗白音朝克图镇山丹嘎查,将错落有致的屋舍串联起来。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枝叶交织,掩映着红瓦白墙的新居,庭院内炊烟袅袅升起,勾勒出一幅和谐安宁的草原画卷。
加水、填料、清理……一大早,山丹嘎查的牧民叶建亮已经在羊圈里忙碌起来。圈舍宽敞透亮,肥硕的杜蒙羊正低头咀嚼草料,偶尔发出浑厚的鸣叫。
“现在村容村貌变美了,连牛羊都住上了‘敞亮新房’,你看这些羊,个个膘肥体壮,搁以前想都不敢想。”叶建亮望着羊圈里的羊羔感慨道。
地处四子王旗东北部的山丹嘎查,历来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以前,牧民们靠天养牧,家家户户比着扩群,觉得多养才能富。”叶建亮回忆,由于超载过牧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让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渐渐褪了色,牧草越长越矮,牛羊养殖也难以为继,牧民的日子都过得紧巴。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山丹嘎查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由嘎查书记担任林草长,积极推进草畜平衡工作,严格执行休牧政策,为草场植被恢复提供保障。
“孟三虎书记带头搞起了杜蒙羊养殖,这个品种的羊长得快,饲养周期短,养殖优势明显。现在,草场生态负荷减轻了,大伙儿的钱包也鼓起来了!”叶建亮欣喜地分享道。
叶建亮口中的孟三虎,是山丹嘎查党支部书记,也是杜蒙羊养殖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多年来,孟三虎结合当地状况,主动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反复研究杜蒙羊品种特性,在自家牧场先试先行。为了打消牧民顾虑,他挨家挨户上门讲解科学养殖理念,手把手传授选种、饲喂、疫病防治等经验。
从最初的质疑观望,现如今全嘎查85%的牧户选择从事杜蒙羊养殖,养殖数量超1.6万只。户均收入由最初的1万元到现在的3万元,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丰收。
“老叶,按上次说的草料配比喂羊,羊吃得咋样?”谈话间,院外传来孟三虎熟悉的声音。
“三虎书记来啦,挺好的,你来瞧瞧。”叶建亮话音未落,孟三虎已经熟练地走进羊圈,只见他弯腰拨开羊毛察看膘情,又摸了摸羊的肚子,指尖在羊背骨骼处轻轻按压,整套动作娴熟流畅。“毛色亮堂,脊背肉也厚实,膘情不错,记得下月该给羊驱虫了。”确认羊群状态良好后,他直起身叮嘱道。
走出叶建亮的家门,沿着平整的道路继续前行,不远处,山丹嘎查党群服务中心的门牌映入眼帘。院墙外,文明标语工整地排列着,白底红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宣传栏内张贴的村规民约焕然一新,门口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牌匾熠熠生辉,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气息。
“每年剪羊毛的时候,嘎查‘两委’班子总会主动行动起来,哪家牧户忙不过来,就组织大伙儿结伴去搭把手。”孟三虎边走边介绍,“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把,不仅解决了眼下的劳作难题,更让邻里互助的文明风尚得以传递。”
像这样将身边小事深度融入文明实践的创新举措,正是山丹嘎查文明创建之路的鲜明特征。
开展“学习劳模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好婆婆”“好媳妇”模范评选等系列活动,以身边典型示范引领身边群众,推动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同时,通过健全村规民约、规范红白理事会运行机制,有效激发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山丹嘎查不仅让文明理念落地生根,更持续提升着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如今,草原深处,一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壮美画卷,正随着文明创建的深入推进徐徐铺展。凭借突出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四子王旗白音朝克图镇山丹嘎查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这份荣誉是对嘎查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鞭策。”面对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孟三虎感慨道,“接下来,我们将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壮大肉羊养殖产业,推动产业与嘎查集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示范户和养殖能手的带动作用,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文明乡风,保护好草原生态,让山丹嘎查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美丽乡村。”(记者 卢丹)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