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盟市 > 乌兰察布 > 正文

  在时间的长河中,29年或许只是短暂一瞬,但对于察右前旗黄旗海而言,这却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生态重生之旅。近日,黄旗海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时惊喜地发现,消失近30年的鱼类再次在这片水域中畅游。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是黄旗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见证,更是生态修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标志。

  岁月变迁:黄旗海的生态困境与重生——

  时光回溯至20世纪60年代末,黄旗海受地下水位下降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盐碱度逐年攀升,生态环境遭受沉重打击,鱼类死亡现象频发。到1996年,黄旗海的鱼类近乎绝迹。然而,如今鱼群的重现,吹响了生态复苏的激昂号角,成为黄旗海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生态修复:多措并举,重现生机——

  近年来,察右前旗为恢复黄旗海生态,成立了黄旗海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加大生态恢复治理力度。通过河道疏浚、湿地恢复、污染治理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保护区的生态基础得以夯实,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2025年6月,黄旗海水域面积达49.3平方公里,较上一年同期增加13.23平方公里。与此同时,生物多样性也显著提升,候鸟为这片水域带来了无限生机。2025年,工作人员监测到的候鸟种类达33种,累计观测60467只次,较上一年同期增加4708只次,增长率达8.4%。

  科技赋能:智慧化监管守护生态家园——

  科技是生态修复的关键支撑。黄旗海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智慧化监管中心构建了“天—地—人”立体监管体系,整合240台周界摄像机、10处交通卡口与无人机巡查网络,实现了对保护区的全天候、无死角守护。借助无人机空中俯瞰、视频监控的实时捕捉以及巡护人员的实地巡查,保护区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智能分析与精准执法。每月生成的十万余条数据,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极大提升了管控效能。

  “鱼类的再次出现,是我们多年来坚持生态保护的成果体现。”黄旗海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谢小飞表示,“近年来,我们通过标本兼治,为鱼类生存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智慧化监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让我们能够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实现实时监测,为生态修复保驾护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破坏行为,并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工程,让黄旗海恢复昔日‘塞外圣洁明塘’的生机与活力。”

  黄旗海的重生,不仅是生态修复的胜利,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这片曾经沉寂的水域,如今正以蓬勃的生命力重新焕发生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记者 孙国俊 通讯员 宋东升 盖文佳)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吴迪
9893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滑冰戏雪季 幸福满青城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