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兴安盟突泉县赛银花生态园区友好食品厂迎来了一年最繁忙的季节。在黏豆包生产车间,工人们把黏米面和红小豆馅料分别装进机器,一个个黏豆包瞬间完成,推进蒸箱蒸熟后再送进冷库,一批产品就进入了待发货状态。
“豆包是半机械化生产,机械初步成型,再经过人工揉搓、贴叶,增加豆包口感。目前,我们有9名工人,每天可生产豆包1万个左右。”友好食品厂负责人梁俊宝介绍说。
裹着浓浓“年味儿”的黏豆包,是那些离家在外的游子忘不掉的故乡味道。因此,梁俊宝瞄准这一商机和市场,于2014年成立了友好食品厂,2016年申请了商标品牌“嘎嘎粘”,这不仅让梁俊宝打开了销路,也带动了园区内的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农闲时候我就过来包豆包,离家近、活不累,收入还挺高,两个月能赚7000多元,我在这已经干10年了。”园区种植户宁奎娟边说边忙个不停。
食品厂以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方式,让黏豆包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借助回头客的推荐和微信朋友圈的宣传,又为黏豆包增加了销量。为了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品尝到美味的黏豆包,食品厂还设计了精包装、礼盒装等,使小小的黏豆包从突泉县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现在我们有很多回头客,都说我们的黏豆包有着记忆里童年的味道。”梁俊宝笑着说。
手艺变成了效益,豆包粘住了乡愁。近年来,突泉县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围绕黏豆包特色产业做文章,昔日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已经发展成为机械化、规模化的加工企业,小小黏豆包也成为联农带农发展的大产业。(曾令刚)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