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第三中学的骨雕特色课堂上,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满都呼正在向同学们演示如何在骨头上雕刻图案。
作为第三中学每周一节的特色课,这次课堂有了新的变化,也是满都呼探索非遗进校园的一种尝试。这堂特色课,满都呼首次联合苏尼特右旗综合高级中学学生与第三中学骨雕特色班学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知晓非遗。
首次接触骨雕的学生对雕刻充满好奇,在满都呼的讲解和演示中跃跃欲试。
满都呼从事雕刻技艺已有25载。作为骨雕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满都呼几乎将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骨雕技艺当中。2013年,满都呼主动联系学校,将非遗带进了校园,并先后投入1万多元用于购买雕刻设备、器具。他意味深长地说,期盼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读懂这份技艺的厚重,让青春的双手能接续这份传承。
与以往不同的是,当天这堂课,满都呼第一次尝试用国通语给孩子们上骨雕课。“要让更多的人对非遗感兴趣,学会骨雕这门技艺,就一定要用国通语来教学和推介。你看,孩子们都特别感兴趣。”满都呼说。
满都呼笑着问:“老师讲的都听懂了吧?骨雕好玩儿不?”苏尼特右旗综合高级中学学生张轶智高兴地说:“听明白了!我是第一次接触骨雕,没想到在一块骨头上能有这么多奇思妙想的创意。骨雕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希望我以后也能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当中。”
课堂上,机器的轰鸣声与雕刻骨头声交织,奏响了动听的非遗乐章。“手要稳,用力过度就会断裂。”“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用雕刻机一点点创作。”满都呼满脸笑容地行走在学生们中间,悉心指导,将他所学的骨雕技艺倾囊相授。看着学生们一脸真诚、认真地模仿创作,满都呼无比欣慰。
“孩子们的热情超乎我的想象,我对骨雕技艺的未来也充满信心。”满都呼说,下一步,他想联系旗里其他中小学和幼儿园,用国通语开展骨雕课,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就接触和了解骨雕技艺,使其不断发扬光大。(记者 巴依斯古楞 通讯员 杨爱娟)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