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晨光洒在五原抗日烈士陵园679座整齐排列的墓碑上,青灰色的碑石泛着温润的光泽。这座始建于1943年的烈士陵园,静静地矗立在河套平原上,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兵,守护着那段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步入陵园,迎面便是巍峨耸立的纪念碑,时刻向世人昭示着先烈们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纪念碑前,松柏常青、庄严肃穆。沿着青石步道前行,来到烈士名录纪念墙前,墙的正面撰写着“五原大捷”,记载了战斗经过及其战果。墙的背面是在五原战役中为国捐躯的679位烈士名录,与名录对应的是长眠于此的英雄墓冢。
“这里的每一座墓冢都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有的埋葬着残缺的肢体,有的安放着生前的随身物品,它们都在诉说着烈士们视死如归的勇气。”讲解员王之妍轻声说道。随着她的讲述,所有人沉默着,思绪飘向那炮火纷飞的岁月……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在河套平原步步紧逼,塞北重镇五原不幸沦陷。奋战于此的抗日名将傅作义痛心疾首,立下了收复五原的军令状:“就是剩下一兵一卒,也不离开绥西半步,这个仗,非打胜不可……”。
1940年3月20日午夜,傅作义率部打响了收复五原的战役,经过3个昼夜的激战,最终歼敌5000余人,俘敌1800余人,取得五原战役的全面胜利。
此役中,抗日将士们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不仅收复五原县城,而且战果辉煌、威震四海,被誉为“五原大捷”,成为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个收复失地的战役,彻底粉碎了日军西进的战略野心。
如今,这里不仅是缅怀先烈的圣地,更是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机关单位、学校师生、社会团体以及游客前来缅怀先烈、接受教育。
“通过参观和聆听讲解,感觉先辈们太伟大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五原县第五中学初二年级学生杨方雁说。
随着闭园时间的临近,参观者渐次离开,但“五原大捷”的精神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近年来,五原县委、县政府投资修缮陵园,新建数字纪念馆,让这段历史以更鲜活的方式传承。
夜幕降临,微风拂过松柏,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轻声诉说:这些年轻的生命从未远去,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在这座矗立在北疆大地上的精神丰碑前,每一个来访者都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信仰力量。(记者 薛来)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