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北疆新闻呼和浩特8月27日消息(记者 李艳红 杨净毓 李文华 林则志 石如意)蓝色布鞋,黑色裤子,黑蓝色上衣,著名作家、学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先生手拿话筒一讲就是2个小时。

  8月27日,梁晓声新作《掂量生活》发布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梁晓声2.jpg

  “我属牛,特别欣赏大草原的美,特别欣赏骏马在草原上驰骋的壮观,特别欣赏骑手在马鞍上的矫健身影。”梁晓声用3个“特别欣赏”,道出了他对内蒙古这片土地的热爱。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北疆”两字有着深厚的情感,很喜欢呼和浩特,内蒙古是他内心向往的地方。

  梁晓声透露,自己被拍成电视剧的作品《知青》中,好几处就加入了内蒙古兵团当时的情形。哈尔滨小伙子来到内蒙古引进马匹时,就爱上了当地的一位蒙古族姑娘。“可见我是多么想在自己的笔下呈现内蒙古各方面的美!”

  “一听到内蒙古悠扬的长调响起,我就如痴如醉。”梁晓声曾不止一次这样想过,“能不能搞一台话剧,好朋友在台上唱蒙古族长调、歌曲……一边是大草原,一边是大都市,两种文化的交替。”

  为什么梁晓声与内蒙古有如此深厚的渊源?

  2019年,梁晓声曾作为内蒙古出版集团主办的《亮丽北疆讲坛》的主讲嘉宾莅临呼和浩特,畅谈“文学的温度”。

掂量1jpg.jpg

         这次《掂量生活》能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更是拉近了内蒙古人民与他的距离。

掂量11.jpg

  “可以说,我是哭着看完此书。”在新书发布会上,内蒙古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树榕说,只要看一遍,就会哭一遍。

  “世间永恒的真情,既可以成为我们抵御风雨的最坚实的盔甲,也是滋养我们幸福生活的源泉。”《掂量生活》编辑张桂梅和王晓俊说,不管时光怎么流转,作品都能温暖如初。因为它里面饱含深情,依然能让人感动,依然能让读者从中得到温暖的力量。

  64岁的戴婉瑶前些天就听说梁晓声出席北疆书展,她奔走相告。

  “他关注内蒙古,关注百姓的住房,关注环境,我们百姓就是喜欢这样的作家!”戴婉瑶动情地说,“更主要的是,看到梁老师穿的衣服鞋子,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真的实现了与梁老师面对面,这辈子值了!”

  30多年过去了,张桂霞仍然记得那份特殊的信件。

  19岁那年,张桂霞就来到新华书店工作了,“那时就喜欢上了梁晓声老师的书”,只要梁晓声老师的新作一到,张桂霞都会第一时间看。

  “真实不带雕琢!把自己的故事融入到作品主人公中,跟读者产生共鸣。”张桂霞说。

  “特别崇拜!为此,我还给梁老师写了一封信。”张桂霞说。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梁晓声老师竟然给张桂霞回了信。“也许就是这份鼓励,才让我在图书行业中坚持了30年!谢谢梁老师!”

  “祝梁老师身体健康!期待看到您更多的作品。”许多慕名而来的读者向记者反馈了他们的心声。

掂量4.jpg

  《掂量生活》是梁晓声40年散文的精选集,这部著作从作者日常生活的点滴出发,以亲情、友情、师恩、爱情等方面,构建了平民作家眼中普通人烟火生活的几个重要维度和情感支撑。作者以“好人”社会、“好人”文化的底色,将身边人、身边事娓娓道来,内容涉及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同事,人物形象鲜明立体,富有时代气息;精神世界充满真善美,以“温暖的现实主义”打动人心感染读者。作品的字里行间体现作者的文化观,即“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他笔下的每一段文字,都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这些带有岁月痕迹的篇章,不仅给人以情感的共鸣和疗愈,更为人指明生活的态度和人生奋进的方向。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吴迪
11107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呼和浩特:青城公园荷花进入最佳观赏期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