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广袤大地上,一幅现代农业的崭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智慧设施农业正以其独特魅力,为内蒙古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乌兰浩特乌兰哈达镇高根营子嘎查设施农业园区,仿佛踏入了一个由“植物大脑”精准调控的蔬菜“森林”。在这里,蔬菜的“喜怒哀乐”尽在掌握,立体化的无土栽培模式让它们在“半空中”茁壮成长。一部手机或一块中控屏幕,便是整个温室的“神经中枢”,遮阳、降温、灌溉、施肥等系统均听令于它,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24小时不间断地感知并调节着室内的温、光、水、肥、气,确保每一棵蔬菜都处于最佳生长环境。这种将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为农民增收致富插上智慧的翅膀。不仅将土地的利用效率推向了新高度,一栋温室年产量高达3.2万斤,更让产品和品质实现了质的飞跃。
智慧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在乌兰察布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水肥一体化系统正取代传统土壤,孕育出颗颗饱满的“网红番茄”。在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智能化系统管理,实现了纯净水灌溉和无农药生产,保证番茄口感均衡,清水河县的中清公司和赛罕区嘉仕农业公司引入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蓝莓种植的全程智能化监控,这些科技的注入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实现了全年不间断生产,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动能。
近年来,自治区农牧厅连续推动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设施农牧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关于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6项支持政策,着力推动内蒙古设施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24年底,全区已建成5000万株以上集约化育苗中心20个,全区百亩以上示范园区达到1520个,设施农业总面积达261万亩,总产值达272亿元。
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农牧业产区,拥有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正通过智慧设施农业的创新发展,绘就着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从露天种植到温室大棚,从滴灌节水到智能控温,内蒙古的乡村振兴之路,正因智慧农业的赋能而越走越宽广。(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记者 李昊)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