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新能源资源富集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立足盟府中心城市定位,以绿色转型为笔、创新突破为墨,在清洁能源输出、低空经济培育、装备制造升级三大赛道上协同发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与草原生态保护、区域经济协同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具有草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北疆地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实践。
清洁能源筑基:点亮风电光伏“双碳”新答卷
“从20名工人值守5万千瓦火电场,到12人运维50万千瓦风电场,再到向无人值守迈进——这10年,是草原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10年。”10月20日,站在锡林浩特市泰富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智慧运维中心监控大屏前,生产运营部主任助理赵大伟指着满屏数据,道出了企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如今,该公司发出的清洁电力,正通过特高压通道源源不断送往北京、江苏、山东等地,为华北、华东地区能源结构优化注入“草原动力”。
这份“绿色答卷”的背后,是锡林浩特市对资源禀赋的精准把握与科学开发。
锡林浩特市年平均风速达3.5米/秒,有效风能利用小时数超2800小时,太阳能总蕴藏量达2.5亿千瓦,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3年,国家第一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重点项目——泰富能源1000兆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年上网电量超36亿度,可节省标煤110.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3.6万吨。
眼下,总装机容量400兆瓦的风电项目正抢抓工期,预计今年12月30日全容量并网,投产后每年可再减碳96万吨、满足3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截至6月底,锡林浩特市13家规模以上新能源发电企业总装机容量达323.84万千瓦,累计发电量48亿度,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超478万吨,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92万吨。从靠煤发电到“追风逐日”,从能源输入到“清洁输出”,锡林浩特市正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国家“双碳”战略在北疆草原的坚定践行者。
低空经济破局:开辟草原产业发展“新赛道”
“‘锡林郭勒一号’首航,不仅是一次飞行,更是草原低空经济从单点探索向集群发展的转折点。”内蒙古低空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志国的话,勾勒出锡林浩特市抢占新质生产力赛道的雄心。作为拥有1个通用机场、1个支线机场的盟府城市,锡林浩特市依托广阔空域资源与多元应用场景,将低空经济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增长极,逐步填补自治区相关产业空白。
在朝克乌拉苏木的草原上,无人机正成为生态保护的智慧帮手:4.3小时巡查1.1万亩区域,白天拍摄植被长势、夜间红外监测违规放牧,精准定位后即时回传证据,执法效率较人工提升百余倍。自2025年7月启用无人机巡查以来,当地已累计巡查33.83万亩草原,及时整改多起违规放牧问题。而在沙地治理现场,无人机向车辆难以抵达的区域精准投送黄柳枝、草籽,让治沙工作告别“靠天吃饭”,迈入智能高效新阶段。
不止于生态应用,锡林浩特市正推动“低空+”向更多领域延伸。当地以《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引,规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布局航空小镇、飞行营地,重点引进低空航空器制造、无人机配件生产等头部企业,着力构建“智能制造—基础设施—运营服务—教育培训”全产业链。从“低空+旅游”串联草原美景,到“低空+应急”保障民生安全,一条覆盖多领域、贯通全链条的低空经济发展路径,正在草原上空徐徐展开。
装备制造升级:构建新能源产业“全链条集群”
“生产线升级后,年产能提升至12GWh,装配效率翻倍,工作环境也越来越智能化。”在远景蒙新集团锡林郭勒盟风储装备一体化制造基地,生产主管竹广志的感受,是锡林浩特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作为草原地区新能源装备制造的“主力军”,该基地2023年投产首年即实现风机生产80台、储能设备17套,2024年产能持续爬坡,今年预计完成风机66套、储能设备175套的生产任务,为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坚实装备支撑。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紧扣“新能源+装备+储能+运维”发展体系,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的关键抓手,先后引进明阳新能源、内蒙古海装风电、上海电气风能源装备等重点企业,总投资超15亿元,逐步形成从风机整机制造到储能设备生产、从核心部件研发到运维服务的全产业链集群。在远景蒙新基地,企业正与亚派科技深化储能集成技术合作,共同开发高性能储能系统,推动“草原制造”向“草原智造”跨越;在各生产车间,柜式储能设备升级为箱式、地面装配迭代为板链线装配,自动化、智能化改造让“锡林浩特造”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从清洁能源的输出端到装备制造的供给端,从低空经济的“新赛道”到全产业链的集群化,锡林浩特市正以新型工业化为引擎,在守护草原生态的同时,书写着北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未来,这座草原城市将继续锚定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方向,推动工业经济与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同频共振,为建设现代化内蒙古贡献更多“锡林浩特力量”。(记者 朱媛丽 锡林浩特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宝勒尔)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