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获悉,农业农村部10月27日发布了新修订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内蒙古新增加了河套大耳猪、苏尼特双峰驼和黑蛾3个品种,进一步提高了珍稀、濒危、特有资源的保护利用水平。
据了解,2006年,内蒙古已有蒙古牛、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内蒙古绒山羊、蒙古马、鄂伦春马、阿拉善双峰驼、边鸡、敖鲁古雅驯鹿9个品种进入《名录》,此次这9个品种继续入选。
本次新入选《名录》的河套大耳猪是内蒙古唯一入选的地方猪品种。该品种肉质鲜美,具有抗病性强、耐粗饲料、繁殖率高等特性,是河套地区传统饲养的肉猪资源。通过国家和自治区3年的保种项目,河套大耳猪存栏数量由2021年的74头上升到312头。尽管河套大耳猪的数量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仍然属于濒危畜禽遗传资源。
苏尼特双峰驼是内蒙古地方骆驼品种之一,拥有独立进化分支,形成了独立的蒙古高原生态型,是研究骆驼科动物演化的“活化石”。目前仅存于内蒙古苏尼特草原及周边狭小区域。内蒙古现有自治区级保种场1家,盟级种畜场1家,建立双峰驼核心群10群,目前存栏数2万余峰。
黑蛾,属青黄蚕系统,适宜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放养,为内蒙古特有柞蚕种质资源。可作为特殊成虫体色材料应用于特殊柞蚕品种选育和相关科研工作,具有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花纹,观赏价值高,可作为观赏昆虫进行养殖和展示,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多年来,内蒙古高度重视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在强化工作部署、开展资源普查、健全保护体系、推动资源利用等方面持续发力。目前拥有国家级保种场(区)12家,认定自治区级保种场25家。
内蒙古圆满完成了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任务,畜禽品种实现了应查尽查,普查过程中对河套大耳猪等濒危资源开展了抢救性保护,发掘了札萨克图羊、乌拉特戈壁红驼等一批有重要价值的优异种质,目前全区畜禽地方品种达到22个。近年来,内蒙古还不断加大遗传资源利用力度,“十四五”期间培育出华西牛、杜蒙羊、华蒙肉羊等品质优良的肉牛、肉羊新品种,全区培育品种和配套系达到了25个。(记者 韩雪茹)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