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网 > 北疆专题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正文

蟒皮。  

制作弓胎的模具。  

箭筒。  

弓胎。  

贴在弓外的牛筋。  

诺敏朝鲁收藏的箭镞。  

环靶。  

蒙古族传统弓箭解剖图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角弓,伴随着《诗经》和唐诗中的词句,穿越了几千年的时光……弓箭是冷兵器时代的御敌利器,曾经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而载入史册,如今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被保护和传承;曾经制作角弓的技术一度濒临失传,如今因为“守艺人”的坚持坚守,重新焕发光彩。

  重现“风劲角弓鸣”的英姿

  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发明了弓箭。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古代“六艺”。中华民族的祖先将射箭视为最佳的文武兼修之术,几千年来一直传递着“射以观德”的信念。牛角弓是中国古代弓箭的巅峰之作,中国传统复合牛角弓的发明和使用,在世界弓箭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意义。如今,射箭运动除了竞技以外还是一项很好的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

  1959年以后,国内开始推广国际弓,传统角弓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蒙古族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传承人诺敏朝鲁告诉记者,骑马、射箭、搏克被称为蒙古族“男儿三艺”,随着一代代老手艺人的相继离世,弓箭制作技艺出现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断档”。

  诺敏朝鲁的本职工作是内蒙古电视台蒙古语频道的记者。1999年夏天,他在赤峰市白音塔拉苏木举办的那达慕上采访。完成上午的工作后,他发现没有举行哈日靶,哈日靶在蒙古语中是传统射箭比赛的意思。诺敏朝鲁咨询了工作人员后得知,是在等待拿弓的老人。直到中午,终于有一位老人拉着驴车,背着一张黑色的弓,慢悠悠地来到赛场。这是一张反曲弓,是附近草原上唯一的蒙古族牛角弓,在举行哈日靶时,四五十位选手只能轮流使用这一张弓。比赛结束后,诺敏朝鲁采访了背弓的老人,制作了一个关于蒙古族牛角弓的5分钟专题片,播出后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诺敏朝鲁了解到,当时会做传统牛角弓的老艺人为数不多,这项技艺濒临失传,因此,他坚定了传承弓箭制作技艺的决心。

  诺敏朝鲁遍访呼伦贝尔、赤峰、通辽、阿拉善、锡林郭勒、呼和浩特等地的角弓制作艺人,查阅了《天工开物》和《考工记》等史料,又听说蒙古国有老弓箭艺人知道如何制弓,便有了出国拜师学艺的想法。2005年7月,诺敏朝鲁在蒙古国结识了时任蒙古国民族射箭协会主席的巴图胡亚格和制弓老艺人阿·色旺,深入了解了蒙古族角弓制作技艺。两年后,诺敏朝鲁又将两位蒙古国老师请到家中,三人同吃同住23天,交流制弓心得。

  “用弹性很好的竹子或木头作为弓胎,制作弓里的牛角一般是水牛角,或者岩羊角也可以,贴在弓外的牛筋来自春天的牛,这时候牛比较瘦,牛筋油脂少、有弹性。胶则是用鱼膘、鱼皮、猪皮、马皮等熬制的膘胶,最外面还要贴一层蛇皮或者桦树皮,防止受潮。”诺敏朝鲁说。

  学物理出身的诺敏朝鲁有着独有的优势,他身兼木匠、铁匠,自己改良制弓工具……经过无数次的重复试验,诺敏朝鲁终于在2007年7月做出了他的第一张牛角弓,两年后获国家专利。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全民健身大会召开,哈日靶被纳入正式比赛项目,这是牛角弓在沉寂了50年后,第一次在我区体育赛场上出现。2011年,弓箭制作技艺(蒙古族牛角弓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科技因素赋能传统角弓

  诺敏朝鲁的传统牛角弓制作基地位于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袄太村,制作基地开辟了一个专门的传统角弓展厅,一走进展厅,便会被墙上挂得满满当当的弓箭所震撼。“这是土耳其弓,那把是韩国弓,这个是荷兰弓……”诺敏朝鲁一脸骄傲地向记者介绍,如数家珍般讲述着他收藏的不同种类、不同地区的弓箭。

  展厅侧面墙上的相框中封存着的一份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诺敏朝鲁告诉记者,因为牛角弓沉寂太久,许多弓箭手已经不知道如何称呼弓箭的各个部位,哈日靶也缺少统一规则,为系统梳理蒙古族传统弓箭的发展史,他在大学毕业22年后,又在2007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攻读硕士,主攻蒙古族弓箭史。经过3年研究,他完成了论文《<蒙古秘史>中关于弓箭字词的研究》,规范了牛角弓各部位的蒙汉语名称。同时,诺敏朝鲁在担任自治区哈日靶协会会长之后,组织专家制定了哈日靶比赛规则并培训了裁判员,让比赛更加规范化。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习期间,诺敏朝鲁认识了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副教授董杰,二人合作创新传统工艺,让科技因素为传统角弓赋能。

  传统蒙古族牛角弓需要100多道工序,一个人需要耗费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张弓,而且只有一种规格。经过改良,传统牛角弓被设计成多种规格,有满足标准射箭比赛使用的,也有拉力偏小些的,适合旅游景区游客体验。同时,他们用现代生产思维定制生产传统牛角弓,在生产技术上克服了天然原料难以机械化加工的难题,引入模具化生产线,提前生产弓体部分,做成半成品,一有订单就可以批量生产,缩短交货时间。他们还制定了一套标准化生产流程,牛角该晾晒多久、弓胎需要泡多久等,都有精确规定,经过改良,现在他们一年能做200把传统牛角弓。

  “研究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用文化遗产与科技认知的视角去观察它、提炼它,我们找到了传统与现在,还有未来的一个平衡点。”董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2019年,诺敏朝鲁开始制作主要面向中小学校的普及型训练弓,训练弓保持了传统弓的形状,采用了现代的碳素材料,10天左右的时间即可完成,生产周期更短,造价也更低廉。“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探索中的学校培训用的基础款弓,这个弓比较软,对于普及推广弓箭体育活动很有用。”诺敏朝鲁说。

  把弓箭文化传承下去

  弓箭文化是我国各个民族交往融合而成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弓箭为载体和符号的一种表现,是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支流。中国弓箭文化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不懈奋斗,也是古代人们顽强拼搏精神的传承。

  “把弓箭文化传承普及推广”是诺敏朝鲁新的人生目标。制作弓箭是一门古老的技艺,是个成本极高、技术含量也很高的活儿,为做弓箭,诺敏朝鲁不仅投入了时间,也曾承受了亲人、朋友和同事的不理解;为了凑足资金,他甚至卖了自家64平方米的楼房……这或许就是圆梦的代价。

  “考虑那些没有用,我不想跟你诉苦,不想跟国家诉苦,因为它是我个人的一个人生目标,我想为国家的文化繁荣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这些事情不能等到大家理解以后再去做,在人们理解之前就要有自己的矢志不渝,就像射出去的箭一样,不会改变自己的方向。”诺敏朝鲁说。

  所幸,一切坚持都是有意义的。“自2009年自治区首届全民健身大会把哈日靶纳入正式比赛项目之后,哈日靶曾被列入自治区全运会,骑射项目也发展成为自治区民族运动会的正规比赛项目,我们还举办过5届全区大学生专项哈日靶比赛。”诺敏朝鲁介绍,目前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等院校都开设了传统射箭相关课程,锡林郭勒、鄂尔多斯等地的一些中小学也设置了射箭相关的实践活动,诺敏朝鲁正在着手编写专业的哈日靶项目教材。

  诺敏朝鲁的坚持和坚守也感染了自己的徒弟,沉默内敛的陈恩和白音目前是通辽市科尔沁弓箭制作技艺传承人。诺敏朝鲁的儿子桑斯尔是呼和浩特市牛角弓制作技艺传承人,从小耳濡目染,对牛角弓的制作颇感兴趣,再加上大学学习的美术专业,他对弓袋、箭袋上的皮雕手工技法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心得。

  “目前我们对蒙古族牛角弓制作技艺传播推广的途径有限。未来我想通过电商平台、直播等方式,在线上多元化、立体化推广和传播牛角弓制作技艺,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弓箭文化,我希望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桑斯尔说。 (文/图 记者 院秀琴 及庆玲)

  让中华文化百花园 更加欣欣向荣

  

编辑:张弛
147

北疆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内蒙古阿拉善:多彩额济纳 缤纷迎客来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