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内蒙古通辽奈曼旗八仙筒镇曼楚克庙村设施农业大棚里充盈着收获的甜蜜气息。推开棚门,清新果香扑面而来。阳光透过棚膜,洒在一串串红彤彤、圆滚滚的西红柿上,在翠绿藤蔓间闪烁着莹润光泽,十分喜人。
“咱们这儿的柿子可不一般!”曼楚克庙村党支部书记王伟利满脸自豪地介绍,这里的西红柿从播种到采摘,全程不使用一滴农药,完全依靠阳光雨露自然生长,遵循最本真的生长节奏。
今年,曼楚克庙村规划出两座大棚种植西红柿,占地面积2亩多的大棚,单棚产量预计能达2万多斤,且采收期长达3个月。眼下刚刚上市便凭借卓越品质供不应求,订单源源不断。从种植、管护到采摘,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一方产业兴旺为集体和个人都带来了收益。
与曼楚克庙村的西红柿相映成趣的是四林筒村的香瓜产业。走进四林筒村的大棚,今年第一茬圆润饱满的香瓜“躺”在枝叶间,香气诱人。
近年来,八仙筒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棚经济,将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紧密相连,通过“党支部+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村民增收致富注入强劲动力,让广大群众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甜蜜”。
“今年的香瓜长势特别好,一亩地能收5000多斤,产量比去年还高。”大棚承包人鲁龙新的话语中难掩喜悦,这份喜悦离不开科学的种植管理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从育苗、移栽到施肥、灌溉,每一步都凝聚着种植户的心血,如今终于迎来沉甸甸的回报。
大棚经济不仅种出了好“钱”景,而且成为带动周边农户致富的强劲“引擎”。四林筒村党支部书记张喜龙算起产业账:“通过‘村集体带动 + 就近务工’模式,目前,全村香瓜产业已带动12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增收超3000元。”一个个香甜的香瓜,串联起种植、销售、就业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四林筒村乡村振兴路上的“黄金果”。
如今,一座座大棚源源不断地为八仙筒镇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未来,该镇将继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设施农业产业项目,以农业“小特色”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奋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新画卷。(杨悦 道茹那)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