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盟市 > 兴安盟 > 正文

  “利用无人机作业,每次飞行时间大约12分钟,能完成约20亩的飞防任务。相比传统人工喷洒,不仅能节省大量作业时间,还能更好地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侵袭。”飞防机手周金玉介绍道。

  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无人机喷药……这些曾被视为遥不可及的“黑科技”,如今已成为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农业生产中的“标配”。昔日农民弯腰挥汗、依靠经验耕作的场景逐渐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曲线,以及农户手持终端远程操控设备的身影。智慧农业正以科技之力重塑传统农耕方式,让田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在突泉县赛银花浆果智慧农业产业园内,一棵棵蓝莓树整齐排列,枝叶繁茂、翠绿欲滴,果实圆润饱满。工人们仔细拨开枝叶,采摘符合尺寸和色泽标准的成熟果实。这批蓝莓经过严格筛选后,将被及时发往外地市场。

  在这片丰收景象的背后,是智慧农业技术的强力支撑。基地引进了智能灌溉系统,犹如蓝莓树的“专属管家”。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分含量等数据,并将信息同步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一旦土壤湿度低于设定阈值,系统便会自动启动,通过滴灌管道,精准地将混合营养液输送至每一株蓝莓根部。

  “我们通过在大棚内外及土壤中设置传感器等设备,实现了手机端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同时,我们还引进了以色列智能化灌溉系统,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并对蓝莓各个生长阶段的灌水量、施肥量、溶液EC值、pH值等参数进行记录,实现全过程可追溯,不断完善本地植物生长模式,真正做到了智慧化种植。”突泉县赛银花浆果智慧农业产业园管理员郝喜来说。

  水是庄稼宝,耕种不能少。如何科学高效地灌溉田地,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从传统到现代、从粗放到精细,经过多年发展,突泉县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节水灌溉装备持续更新升级。

  在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智能节水灌溉示范区内,一片片玉米地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村民杨丽芹今年种植了100亩地,往年这个时候,她需要下田查看墒情,而今年,只需打开手机软件,就能清晰掌握自家地的土壤状况。

  示范区内,还专门建设了农田小气候观测仪和土壤水分监测站,用于监测作物生长环境,为科学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和植保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还能对干旱、洪涝、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进行预警。

  近年来,突泉县探索建立了“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技术+合作社+多作物”的服务模式,结合单产提升、先建后补、盐碱地治理等项目,打造覆盖“选、种、防、收”全过程的大田农业气象服务体系。通过软硬件协同配合,形成了试验观测、技术推广、用户反馈与系统迭代的良性互动机制。

  农户通过手机端的节水灌溉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可实现基于地理位置的土壤墒情实时监测,并接收系统推送的精细化灌溉建议。据统计,每年可节约用水70万吨以上,实现玉米亩均增产400斤以上,亩均增收超过550元。截至目前,突泉县已建成4个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示范区,累计推广面积达6485亩。(作者:张佳)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杨净毓
10692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中华文明黄河情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