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拍摄的鄂尔多斯杭锦旗境内库布其沙漠治沙项目区。(康文魁 摄)
北疆新闻鄂尔多斯9月15日消息(记者 杨净毓 李文华)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大地上,曾经的黄沙漫卷正被片片新绿改写,截至目前,这座与沙为伴的城市已累计完成防沙治沙近1300万亩,2025年完成600万亩治沙任务,库布其沙漠治理率突破40%、毛乌素沙地治理率攀升至80%。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鄂尔多斯不仅用坚韧与智慧筑牢了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更以多项国家级荣誉与国际舞台的亮相,将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成功实践推向世界,成为全球生态治理中一张亮眼的“中国名片”。
作为全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重要战场,鄂尔多斯的治沙成果早已获得多方认可,不仅成功承办全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现场推进会,林长制工作还获国家林草局激励表扬;更作为全国唯一代表城市受邀站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的舞台,向世界讲述从沙害肆虐到绿意盎然的蜕变故事。
而这份成绩的背后,是鄂尔多斯以“四个整合”为抓手,凝聚起的防沙治沙新动力,在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奔赴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治沙富民之路。
整合资金方面,鄂尔多斯沙化土地治理任务艰巨,占全国黄河“几字弯”的56%,占内蒙古黄河“几字弯”的70%。鄂尔多斯紧密衔接“三北”工程六期总体规划,率先制定实施方案,获批实施“三北”工程六期第一批2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同时,整合各领域资金149亿元,集中投入治沙攻坚战,保持日均治沙万亩的态势。
整合力量上,鄂尔多斯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政策,推行生态企业建管一体、农牧民“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模式。三峡、国能等30多家央企国企,伊泰、蚂蚁基金等100多家民营企业和公益组织,以及500余支工程队和合作社、2.5万农牧民共同参与治沙。还成立种苗协会,签订全国首单“三北”六期项目绿色保险,保障治理成果。
整合技术方面,鄂尔多斯建设国际荒漠化防治技术创新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建设防沙治沙装备创新产业园。大力推广先进治理技术,研发应用飞播无人机、植树机器人等先进装备,治沙机械化率达到75%,节约人工成本近30%,效率提升5倍以上。
整合效益方面,“三北”工程成为富民工程,通过“以工代赈”带动农牧民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60多万名农牧民享受草原补奖政策。同时,培育生物质绿色甲醇等重点产业,2024年林草产业总产值达75亿元。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蒙)字第631号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